薰医草【3802】关于《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下)

2023-06-09 09:44:53

薰医草【3802】关于《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下)

5】本篇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最著名的一个论断,这就是“风为百病之长”6】本篇还详细介绍了风邪侵入人体以后所走的路径。这就是:从皮毛进入,到肺、到肝、到脾、到肾、到心……还可以从心再传回到肺。【7】本篇首次提出了几个中医的“病证”证名:肺痹、肝痹、脾风、疝瘕、心瘛。【8】本篇明确指出:因为喜怒悲恐惊等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是没有传变规律可言的。【9】中医理论认为“真脏脉”的脉象有三种:没有胃气、没有气根、没有神的脉象。本篇详细介绍了肝、心、脾、肺、肾这五脏的“真脏脉”的具体症状。其结论是:凡是当真脏脉出现的时候,医者回天乏术,因为这种脉象的出现就是一种不治之症。【10】在三种真脏脉中,本篇主要介绍的是“没有胃气”的真脏脉。在中医眼里,“保胃气”至关重要。中医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的说法。这就是说,没有“胃气”的脉象,就是死证。【11】本篇介绍了两组极其重要的概念:“五实”和“五虚”。两组概念分别是:(1)肝实、心实、脾实、肺实、肾实。(2)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本篇指出:无论五实还是五虚,都属于死证。不过,只要有胃气,通过调理,虚实之病还是可以治愈的。【12】本篇的经典金句是:“风为百病之长”。【13】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约2600字左右。【完】2023.6.1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