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774】关于《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上)

2023-05-31 19:41:42

薰医草【3774】关于《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上)

1】先说一下标题。(1)这里的“阴阳”,最简单来说,就是万事万物的“两面性”,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范畴。古代哲学认为,(1)凡事万物都有对立统一的属性,这个属性就是“阴阳”。(2)凡事万物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个关联就叫“应”、相应的应。(3)这种独立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都可以通过一种摹拟的“像”表示出来。(4)这种“像”与“像”之间的相应关系,就叫“应象”。本篇主要研究的是自然和人体各自的和之间的阴阳之象。(5)这样,“阴阳应象大论”这个标题用现代语言来描述,指的就是:“关于万事万物阴阳之“像”的重要论述”。(6)这里的“大论”,说的就是“重要的论述”,前面的第二篇叫“四气调神大论”也是一篇“重要的论述”。【2】本文开篇就给阴阳做了明确的定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段话串讲起来就是:阴阳,是天地变化的本源;是万事万物变化的本源;是一切变化的本源;是生与死的本源;是神明出没的本源。因此,凡是看病诊病,首先要辨别清疾病的性质是阴证还是阳证这个“本”。【3】本篇把水、火的阴阳属性及其关系做了明确说明:(1水为阴,火为阳;(2)寒为阴,热为阳;(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4】本篇还把气、味以及气味厚薄的阴阳属性即“应象”简明扼要的给予了说明:(1味为阴,气为阳。(2)味道重的为阴、味道轻的为阴中之阳;气厚的为阳、气轻的为阳中之阴。(3)酸味和苦味为阴,辛味和甘味为阳。【5本文还明确了自然和人体的阴阳“应象”是:(1四季的“像”是风寒暑湿燥。(2)人体五脏的“像”是怒喜悲忧恐。【6本篇还非常明确的讲了阴阳的内在关系:“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这句话其实就是对“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精辟论述。2023.5.19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