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3588】《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之一百六十三。
2023-04-17 09:25:14
薰医草【3588】《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之一百六十三。【1】原文:“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热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2】接着,岐伯对以上“十二种变化”进行了总结。岐伯继续说道:(1)以上所说的这十二种变化,说明的是“六气”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六气有什么样的“德”即作用,万事万物以及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德”的反应。六气有什么样的“化”,万事万物以及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化”的反应。六气有什么样的“政”,万事万物以及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政”的反应。六气有什么样的“令”,万事万物以及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令”的反应。(2)比如,六气到来时,气在上面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上部;气在下面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下部;气在前面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前面;气在中间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中间;气在外面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外部。这都是病位随着六气的变动而变动的一般规律。(3)根据这样的规律,风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抽搐动摇。热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肿胀。燥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干燥。寒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虚浮。湿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濡泻,严重者小便不通、全身浮肿。(4)总之,根据“六气”所在的位置,就可以推断出疾病的变化特点和规律。【3】提示一下。“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热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这几句话,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原文解释。2023.4.14
薰医草【3588】《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之一百六十三。
薰医草【3588】《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之一百六十三。【1】原文:“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热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2】接着,岐伯对以上“十二种变化”进行了总结。岐伯继续说道:(1)以上所说的这十二种变化,说明的是“六气”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六气有什么样的“德”即作用,万事万物以及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德”的反应。六气有什么样的“化”,万事万物以及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化”的反应。六气有什么样的“政”,万事万物以及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政”的反应。六气有什么样的“令”,万事万物以及人体就会做出相应的“令”的反应。(2)比如,六气到来时,气在上面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上部;气在下面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下部;气在前面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前面;气在中间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中间;气在外面的时候,人患病的病位就在外部。这都是病位随着六气的变动而变动的一般规律。(3)根据这样的规律,风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抽搐动摇。热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肿胀。燥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干燥。寒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虚浮。湿气强盛的时候,人体就会濡泻,严重者小便不通、全身浮肿。(4)总之,根据“六气”所在的位置,就可以推断出疾病的变化特点和规律。【3】提示一下。“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热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这几句话,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原文解释。202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