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885】《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一。
2022-09-06 09:53:30
薰医草【2885】《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一。【1】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虎年第七十三篇,也就是我们所学《内经》的第107篇。【2】本篇主要讲的是人体的“胀病”,即“气引起的胀病”、“五脏六腑的胀病”、以及“胀病”的病机和治疗原则。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930字左右。下面一段一段来学习。先看第一段。【3】原文:“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岐伯曰:阴为藏,阳为府。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4】这一段对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黄帝说:在寸口处,什么样的脉象才是反应“胀病”的呢?,岐伯回答说:如果表现出来的是大、坚、和涩滞的脉象,就说明是有“胀病”了。(2)黄帝又问道:那怎么样才能知道是脏的胀病还是腑的胀病呢?岐伯说:如果出现的是阴脉脉象,就说明是五脏的胀病,如果出现的是阳脉脉象,就说明是六腑的胀病。(3)黄帝又问:如果因为“气”的问题导致的胀病,那这种病是出现在血脉里面呢,还是出现在脏腑里面?岐伯回答说:血脉、脏、腑这三者都有可能发生胀病,但是,这三个地方并不是胀病本身起病的部位。(4)黄帝说:那我想知道一下什么是胀病发病的部位?岐伯说:这里所说的“胀病”,只能是发生在脏腑之外。因为这种病气一边向内排挤压迫着脏腑、一边又向外扩充胸胁而使得皮肤发胀。有这种表现的病,就叫做“胀病”。2022/9/5
薰医草【2885】《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一。
薰医草【2885】《灵枢·胀论第三十五》之一。【1】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虎年第七十三篇,也就是我们所学《内经》的第107篇。【2】本篇主要讲的是人体的“胀病”,即“气引起的胀病”、“五脏六腑的胀病”、以及“胀病”的病机和治疗原则。本篇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全篇930字左右。下面一段一段来学习。先看第一段。【3】原文:“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岐伯曰:阴为藏,阳为府。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4】这一段对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黄帝说:在寸口处,什么样的脉象才是反应“胀病”的呢?,岐伯回答说:如果表现出来的是大、坚、和涩滞的脉象,就说明是有“胀病”了。(2)黄帝又问道:那怎么样才能知道是脏的胀病还是腑的胀病呢?岐伯说:如果出现的是阴脉脉象,就说明是五脏的胀病,如果出现的是阳脉脉象,就说明是六腑的胀病。(3)黄帝又问:如果因为“气”的问题导致的胀病,那这种病是出现在血脉里面呢,还是出现在脏腑里面?岐伯回答说:血脉、脏、腑这三者都有可能发生胀病,但是,这三个地方并不是胀病本身起病的部位。(4)黄帝说:那我想知道一下什么是胀病发病的部位?岐伯说:这里所说的“胀病”,只能是发生在脏腑之外。因为这种病气一边向内排挤压迫着脏腑、一边又向外扩充胸胁而使得皮肤发胀。有这种表现的病,就叫做“胀病”。20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