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863】《灵枢·口问第二十八》总结(中)。
2022-08-31 13:09:18
薰医草【2863】《灵枢·口问第二十八》总结(中)。【4】本篇对十二种疾病的称谓是:欠、哕、唏、振寒、噫、嚏、亸、泣出、太息、涎下、耳鸣、自啮舌。【5】下面总结一下这十二种疾病。(1)“人之欠者”,即不停地打哈欠。这是因为阴阳之气即营卫之气在傍晚或凌晨进出经脉时的一种外在表现。(2)“人之哕者”,即胃气上逆、不断地打嗝的“呃逆证”。这是因为胃里面先有了寒气,再吃了东西,从而使得胃里面的新旧之气相互攻击所引起。(3)“人之唏气”,即轻轻地“抽泣”、“唏嘘”的症状。这是因为人体内阴气盛于阳气所致。(4)“人之振寒者”,即发冷打颤的症状。这是因为寒气侵入皮肤并停留在皮肤所引起。(5)“人之噫者”,即“嗳气”,也就是俗称的“打饱嗝”、“打嗝”的意思。这是因为胃里面有寒、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6)“人之嚏者”,即不停地打喷嚏。这是因为心胸中阳气充足振奋用以抗邪的一种表现。(7)“人之亸者”,即肢体疲困、全身无力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胃气虚加之劳累过度所引起。(8)“人之哀而泣涕出者”,即人一遇到悲伤的事情就会涕泪俱下的表现。这是因为情志动了心气、心气又动了五脏六腑之气、五脏六腑之气便打开了可向体外排泄液体的通道,因此遇到伤心事就会出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状况。(9)“人之太息者”,即情不自禁的唉声叹气。这是因为过度忧思导致的心系拘紧、气道不畅,为了呼吸舒服一些而自觉不自觉的通过深呼吸或叹气的方式以促使气道打开而缓解呼吸不畅的不舒服感觉的一个动作。(10)“人之涎下者”,就是“流口水”。这是因为胃里面有寄生虫、吃了饭以后的胃热搅动的寄生虫在胃里面折腾,折腾的结果就会令人流口水。(11)“人之耳中鸣者”,也就是“耳鸣”的症状。这是因为胃中空虚、胃气不足、营养不良所造成。(12)“人之自啮舌者”。这里面有三种情况:一个是自己咬自己的舌头、一个是自己要自己的口腔内侧、一个是自己咬自己的嘴唇内侧。这些都是因为少阴经脉、少阳经脉、和阳明经脉的经气严重上逆所致。2022/8/31
薰医草【2863】《灵枢·口问第二十八》总结(中)。
薰医草【2863】《灵枢·口问第二十八》总结(中)。【4】本篇对十二种疾病的称谓是:欠、哕、唏、振寒、噫、嚏、亸、泣出、太息、涎下、耳鸣、自啮舌。【5】下面总结一下这十二种疾病。(1)“人之欠者”,即不停地打哈欠。这是因为阴阳之气即营卫之气在傍晚或凌晨进出经脉时的一种外在表现。(2)“人之哕者”,即胃气上逆、不断地打嗝的“呃逆证”。这是因为胃里面先有了寒气,再吃了东西,从而使得胃里面的新旧之气相互攻击所引起。(3)“人之唏气”,即轻轻地“抽泣”、“唏嘘”的症状。这是因为人体内阴气盛于阳气所致。(4)“人之振寒者”,即发冷打颤的症状。这是因为寒气侵入皮肤并停留在皮肤所引起。(5)“人之噫者”,即“嗳气”,也就是俗称的“打饱嗝”、“打嗝”的意思。这是因为胃里面有寒、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6)“人之嚏者”,即不停地打喷嚏。这是因为心胸中阳气充足振奋用以抗邪的一种表现。(7)“人之亸者”,即肢体疲困、全身无力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胃气虚加之劳累过度所引起。(8)“人之哀而泣涕出者”,即人一遇到悲伤的事情就会涕泪俱下的表现。这是因为情志动了心气、心气又动了五脏六腑之气、五脏六腑之气便打开了可向体外排泄液体的通道,因此遇到伤心事就会出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状况。(9)“人之太息者”,即情不自禁的唉声叹气。这是因为过度忧思导致的心系拘紧、气道不畅,为了呼吸舒服一些而自觉不自觉的通过深呼吸或叹气的方式以促使气道打开而缓解呼吸不畅的不舒服感觉的一个动作。(10)“人之涎下者”,就是“流口水”。这是因为胃里面有寄生虫、吃了饭以后的胃热搅动的寄生虫在胃里面折腾,折腾的结果就会令人流口水。(11)“人之耳中鸣者”,也就是“耳鸣”的症状。这是因为胃中空虚、胃气不足、营养不良所造成。(12)“人之自啮舌者”。这里面有三种情况:一个是自己咬自己的舌头、一个是自己要自己的口腔内侧、一个是自己咬自己的嘴唇内侧。这些都是因为少阴经脉、少阳经脉、和阳明经脉的经气严重上逆所致。20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