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831】《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之六。
2022-08-28 17:08:53
薰医草【2831】《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之六。【1】原文:“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盛,故汗出而濡也。”。【2】这一段对话的意思是,黄帝说,好。那么对于痹病来说,有的痛、有的不痛、有的麻木不仁、有的感觉到冷、有的感觉到热、有的皮肤干燥、有的皮肤湿润,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1)痹病疼痛是因为受寒太多所致,有寒才会有痛。(2)痹病不痛但麻木不仁,是病的太久所致。病久以后,营卫之气运行就会困难,因此经络有时就会显得虚空,这样,痹病也就不会有疼痛的感觉。因为经络不通,营卫气不能输送到皮肤肌肉,所以,皮肤肌肉就得不到营养,这样就会有一种肌肉麻木的感觉。(3)痹病感觉到寒冷,是因为患者阳气太少、阴气太重、并且阴气加剧了痹症的缘故。(4)痹病有热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患者阳气亢盛、阴气不足所致。进入体内的病邪转化成郁热之后又加上亢盛的阳气共同去对付本就不足的阴气,所以,就会出现热痹的症状。(5)痹病表现为汗多和皮肤湿润的症状,说明是感受到了湿邪的缘故。这个时候的阳气本来就虚少、阴气本来就旺盛,旺盛的阴气再和湿气加在一起,就一定会出现令病人出汗、皮肤湿润的症状。2022/8/23
薰医草【2831】《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之六。
薰医草【2831】《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之六。【1】原文:“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盛,故汗出而濡也。”。【2】这一段对话的意思是,黄帝说,好。那么对于痹病来说,有的痛、有的不痛、有的麻木不仁、有的感觉到冷、有的感觉到热、有的皮肤干燥、有的皮肤湿润,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1)痹病疼痛是因为受寒太多所致,有寒才会有痛。(2)痹病不痛但麻木不仁,是病的太久所致。病久以后,营卫之气运行就会困难,因此经络有时就会显得虚空,这样,痹病也就不会有疼痛的感觉。因为经络不通,营卫气不能输送到皮肤肌肉,所以,皮肤肌肉就得不到营养,这样就会有一种肌肉麻木的感觉。(3)痹病感觉到寒冷,是因为患者阳气太少、阴气太重、并且阴气加剧了痹症的缘故。(4)痹病有热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患者阳气亢盛、阴气不足所致。进入体内的病邪转化成郁热之后又加上亢盛的阳气共同去对付本就不足的阴气,所以,就会出现热痹的症状。(5)痹病表现为汗多和皮肤湿润的症状,说明是感受到了湿邪的缘故。这个时候的阳气本来就虚少、阴气本来就旺盛,旺盛的阴气再和湿气加在一起,就一定会出现令病人出汗、皮肤湿润的症状。202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