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834】《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总结(中)。
2022-08-24 13:50:28
薰医草【2834】《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总结(中)。【6】关于六腑的痹症。本篇认为,首先是饮食不节、起居有失而引起的正气虚弱、再加上风寒湿等外邪循着六腑在体表的腧穴进入到体内,这样的里应外合导致的六腑痹病的形成。【7】关于营气和卫气的痹症。本篇指出,如果营卫气本身调理的好的话,就不会有痹病找上门来;如果营卫气本身就不顺当而有紊乱现象,那一定会有痹病发生。【8】说明一下。本篇讲的痹症重点说的是五脏痹和六腑痹。认为这种痹症主要是通过腧穴传入到人体而引发的痹症。而在上一篇《周痹》中,强调的则是,风寒湿之邪气直接从体表进入到皮肤腠理和血脉之中的。这样,因为后一种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的痹病就有两种:一种是众痹、一种是周痹。众痹指的是病邪遍布全身致使左右对称的疼痛、周痹指的是病邪行进在血脉中的流窜性疼痛。【9】在“薰医草·第2550期”的《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中,曾经提到了“热痹”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因为阴气不足、阳邪过盛导致的以肢体关节红肿为主要特征的痹病。这样,如果把《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和《灵枢·周痹第二十七》,以及《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这三篇文章的内容合在一起的话,我觉得这便是《黄帝内经》关于“痹”的完整论述。【10】本篇的经典论断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症的根本病机就是“痹阻不通”、“经络不通”、“血脉不畅”;痹病的主要症状就是疼痛、麻木、酸楚、拘紧、痉挛。痹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风邪、寒邪、湿邪。这三种邪气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合在一起“杂至”而生病。2022/8/24
薰医草【2834】《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总结(中)。
薰医草【2834】《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总结(中)。【6】关于六腑的痹症。本篇认为,首先是饮食不节、起居有失而引起的正气虚弱、再加上风寒湿等外邪循着六腑在体表的腧穴进入到体内,这样的里应外合导致的六腑痹病的形成。【7】关于营气和卫气的痹症。本篇指出,如果营卫气本身调理的好的话,就不会有痹病找上门来;如果营卫气本身就不顺当而有紊乱现象,那一定会有痹病发生。【8】说明一下。本篇讲的痹症重点说的是五脏痹和六腑痹。认为这种痹症主要是通过腧穴传入到人体而引发的痹症。而在上一篇《周痹》中,强调的则是,风寒湿之邪气直接从体表进入到皮肤腠理和血脉之中的。这样,因为后一种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的痹病就有两种:一种是众痹、一种是周痹。众痹指的是病邪遍布全身致使左右对称的疼痛、周痹指的是病邪行进在血脉中的流窜性疼痛。【9】在“薰医草·第2550期”的《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中,曾经提到了“热痹”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因为阴气不足、阳邪过盛导致的以肢体关节红肿为主要特征的痹病。这样,如果把《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和《灵枢·周痹第二十七》,以及《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这三篇文章的内容合在一起的话,我觉得这便是《黄帝内经》关于“痹”的完整论述。【10】本篇的经典论断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症的根本病机就是“痹阻不通”、“经络不通”、“血脉不畅”;痹病的主要症状就是疼痛、麻木、酸楚、拘紧、痉挛。痹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风邪、寒邪、湿邪。这三种邪气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合在一起“杂至”而生病。20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