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776】《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之四。
2022-08-10 15:03:53
薰医草【2776】《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之四。【1】原文:“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頄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鼻外。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其。”。【2】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手阳明大肠经,其中有一条分支穿过颧骨而分布在齿龈周围。在这里有一个穴位叫“大迎穴”。当下牙龋齿发病的时候,就应该针刺手阳明经上的“大迎穴”。如果这个时候伴有怕冷的症状,那就用补法针刺;如果没有怕冷的症状,就用泻法针刺。(2)足太阳膀胱经也有一支穿过颧骨并分布在了齿龈的周围,这个穴位叫“角孙穴”。如果上牙龋齿发病的时候,就应该针刺“角孙穴”,也可以针刺鼻和颧骨之前的穴位。病刚刚起来的时候,脉象较盛。脉盛的时候就用泻法。如果脉象虚弱了以后,就用补法。不过,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取鼻外侧的某些穴位进行针刺。(3)足阳明胃经位于鼻两侧的面部,这里有一个穴位叫“悬颅穴”。该穴位向下和口部相属,向上行则和眼目系相连。当病人发病的时候,就针刺“悬颅穴”这个穴位。邪气盛的情况下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就用补法。如果针刺的方法用反了,那必然会加重病情。2022/8/10
薰医草【2776】《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之四。
薰医草【2776】《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之四。【1】原文:“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頄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鼻外。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其。”。【2】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手阳明大肠经,其中有一条分支穿过颧骨而分布在齿龈周围。在这里有一个穴位叫“大迎穴”。当下牙龋齿发病的时候,就应该针刺手阳明经上的“大迎穴”。如果这个时候伴有怕冷的症状,那就用补法针刺;如果没有怕冷的症状,就用泻法针刺。(2)足太阳膀胱经也有一支穿过颧骨并分布在了齿龈的周围,这个穴位叫“角孙穴”。如果上牙龋齿发病的时候,就应该针刺“角孙穴”,也可以针刺鼻和颧骨之前的穴位。病刚刚起来的时候,脉象较盛。脉盛的时候就用泻法。如果脉象虚弱了以后,就用补法。不过,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取鼻外侧的某些穴位进行针刺。(3)足阳明胃经位于鼻两侧的面部,这里有一个穴位叫“悬颅穴”。该穴位向下和口部相属,向上行则和眼目系相连。当病人发病的时候,就针刺“悬颅穴”这个穴位。邪气盛的情况下就用泻法、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就用补法。如果针刺的方法用反了,那必然会加重病情。202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