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医草【2773】《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之一。
2022-08-10 14:38:52
薰医草【2773】《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之一。【1】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虎年第五十九篇,也就是我们所学《内经》的第92篇。【2】本篇讲的是“寒热病”的问题,包括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等疾病。同时,也讨论了其他一些具有典型性疾病的症候和治疗方法的问题。【3】本篇是一篇“论述文”,质朴简洁。全篇920字左右。下面一段一段学习。【4】原文:“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5】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所谓的“皮寒热”病证,表现是,皮肤或寒或热,以至于不能直接接触床席;毛发焦枯;鼻孔干燥;没有汗出。治疗“皮寒热”的病证,应该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同时用补法针刺手太阴肺经的经脉。(2)所谓的“肌寒热”病症,表现是,肌肉疼痛;毛发焦枯;口唇干裂;没有汗出。治疗“肌寒热”的病证,应该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在下肢的络穴,以祛除其瘀血;并同时用补法针刺足太阴脾经,目的是为了让病人发汗而达到病愈的目的。(3)所谓的“骨寒热”病证,表现是,病人坐卧不安,汗流不止。如果病人的牙齿还没有达到枯槁的地步,治疗的时候应该针刺足少阴肾经在大腿内侧的的络穴。如果病人的牙齿已经枯槁,那就属于死症,无法救治了。“骨厥证”也是这样判断和用这种方法治疗的。“骨痹证”的症状则是全身骨节活动不灵活且伴有疼痛感,同时伴有汗流如注、心烦意乱的症状。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是,用补法针刺三阴经的穴位。2022/8/10
薰医草【2773】《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之一。
薰医草【2773】《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之一。【1】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虎年第五十九篇,也就是我们所学《内经》的第92篇。【2】本篇讲的是“寒热病”的问题,包括皮寒热、肌寒热、骨寒热等疾病。同时,也讨论了其他一些具有典型性疾病的症候和治疗方法的问题。【3】本篇是一篇“论述文”,质朴简洁。全篇920字左右。下面一段一段学习。【4】原文:“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5】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1)所谓的“皮寒热”病证,表现是,皮肤或寒或热,以至于不能直接接触床席;毛发焦枯;鼻孔干燥;没有汗出。治疗“皮寒热”的病证,应该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同时用补法针刺手太阴肺经的经脉。(2)所谓的“肌寒热”病症,表现是,肌肉疼痛;毛发焦枯;口唇干裂;没有汗出。治疗“肌寒热”的病证,应该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在下肢的络穴,以祛除其瘀血;并同时用补法针刺足太阴脾经,目的是为了让病人发汗而达到病愈的目的。(3)所谓的“骨寒热”病证,表现是,病人坐卧不安,汗流不止。如果病人的牙齿还没有达到枯槁的地步,治疗的时候应该针刺足少阴肾经在大腿内侧的的络穴。如果病人的牙齿已经枯槁,那就属于死症,无法救治了。“骨厥证”也是这样判断和用这种方法治疗的。“骨痹证”的症状则是全身骨节活动不灵活且伴有疼痛感,同时伴有汗流如注、心烦意乱的症状。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是,用补法针刺三阴经的穴位。202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