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一位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读后感

(2023-07-24 22:57:24)
标签:

生活

课程

读书

分类: 学习情况

《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一位幼儿园园长的教育叙事》读后感

《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一位幼儿园园长教育叙事》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籍。这本书以一位胡华园长为主线,通过她的教育实践和思考,深入探讨了生活化课程对于幼儿教育和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生活化课程融入到日常教育中。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书中所描述的情境和人物所吸引,尤其是那位充满激情和决心的胡华园长。她不仅在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还努力带领教师团队,与家长和社区紧密合作,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书中的生活化课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实性和灵活性。生活化课程是将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教育理念,通过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社交能力。这种教育方式让我认识到,教育并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传授,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和启发。

特别触动我的:一是胡华园长非常鼓励教育探索者们写自己的文字,因为写作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讲述自己的故事”在于讲述的当下就发生着“自我的反思”与“自我的唤醒”。二是本书将带领读者回答“教育本身”,回到教育发生的现场,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和真实的态度“看”“听”“感受”。教育不在是空洞的理论、抽象的概念,而是实践着的、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动的过程。胡华园长就是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构建自己的教育信念的。

通过书中的案例和故事,我可以感受到园长和教师们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努力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他们的教育实践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胡华园长以时间为轴,每个片子中都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对我启发很大,也记忆时刻。

一、心是万物的镜子。

我们应该从教育的外延变化走向文化内里的追求,比如,在儿童的游戏、节气、节日中看到文化。

从《从春寒突袭看教师的责任感》中看到这样一段话:“你做得足够好,这叫品貌;你做得足够好且让人们觉得你足够好,这叫品牌;你做得足够好且让人们觉得你足够好,最后把钱投到你身上还是觉得足够好,这叫做品德。”也许,责任感背后就是高尚的品德吧!可见,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的责任感有多重要。

我在《培养孩子的“钝力感”》一文中,看到了“钝力感”这一词,恕我汗颜,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个词,所以我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原来相对敏感力而言,“钝感力”是指迟钝的力量,主要指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与能力,很像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敏感、敏锐、敏捷等特性是难得的品行。但现在,我们认为,在未来的生存中,我们必须保持顽强的意志与隐含的智慧,而这种生存能力在个体身上会表现为宽容、从容与淡定。当然,钝感有时会给他人造成窝囊、迟钝、木讷等负面印象,但“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对儿童来说,这种能力需要家长的培养与引导,更需要家长的榜样与示范。凡事不斤斤计较,不过度看重那些自己认为不好的事情,用积极开朗的态度面对生活,用从容大气的感觉对待他人,是我们应该经常修炼的。

可见,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钝力感”也很有必要。

二、相信“相信的力量”。

读了文章《专家型教师——我们追求的教师成长方向》,专家型教师,这也是我们幼儿园培养教师的追求方向。那么,怎样能够够让教师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呢?胡华园长介绍了采取的两个对策:一是请课程专家听评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二是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空间与个性化的工作思路。安排了教师依据班级情况自行设计、完成的小型家长学校。这个活动不仅需要教师把握信息的能力、筹划决策的能力,还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做指导。有助于锻炼与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这种做法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职业和事业》一文中,胡华园长分享了读到一篇周国平的文章《职业和事业》很受启发,节选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

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此谋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正如胡华园长在文中所写如此看来,我还真是幸福的人,虽然忙碌,但做的总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每星期给学生上四节课,总是在幼儿园里看到孩子们喜悦的笑脸,听评老师们的活动并感受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和示范园园长一起探讨办园思想并依据经验给他们适当的指导……”我深有同感,我热爱幼教事业,虽然工作繁忙,但因为和孩子们、老师们在一起,忙碌而幸福着。

三、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自我的故事”

从书中读到“我们在正对对幼儿园大厅的那面墙上写下了‘成为我自己,我们在一起,按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三句话,并以此作为儿童发展的线索,重新看待课程背后隐含的价值与文化。”其实从这段话中能感受到这所幼儿重视课程的价值和文化的挖掘。

在《预约“惊喜”》一文中,胡华园长对比了儿童的学习和成人的学习,让我们对儿童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儿童的学习和成人相比有很多的不同:一是重视体验,不强调结果;二是强调自我建构,不强求一律;三是重视兴趣与主动性,反对强迫;四是重在能力提高,不追求知识掌握。

如果说成人的学习是知识的掌握与获得,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帮助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由未知到已知,那么儿童的学习则要复杂得多。积极情感与兴趣、智力与能力、习惯与主动性都是凌驾于知识之上应追求的核心目标。

儿童学习的内容是宽广的。我们在为他们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不同领域发展的活动内容的时候,不仅需要有科学性与前瞻性的认识,更需要来自家庭的支持与合作。

当孩子们从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与发展,并将其积极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教师也从中获得了新的、更大的满足与提高。

另外两篇文章《当阅读成为享受——“阅读周”的孩子们》和《当阅读成为一种关系——“阅读周”里的家长们》对我深有启发。因为自从我园进行了关于阅读环境创设方面的市级课题研究后,幼儿园的特色就定为阅读。那么如何开展幼儿阅读活动,文中的“阅读周”列举了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丰富的阅读活动,还有亲子阅读,让幼儿走进阅读。正如书中所说“好书是孩子童年珍贵的朋友,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四、从生成课程到“有效课程”。

当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课程、设计课程、完成课程时,一切似乎都慢下来了,但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

《幼儿园环境——孩子们生活与学习的地方》一文中,提到:;幼儿园的环境和家庭环境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差别也许在于,它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既然如此,建立必要的规则应该是帮助孩子们适应幼儿园生活与环境的第一步。在幼儿园,规则由谁建立、由谁评判,这体现了教育观念的差异性。在我们幼儿园,班级规则通常由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建立,往往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先由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见解,之后大家讨论都认可的规则,再之后由孩子们用自己能表达与理解的符号将其公布出来,最后大家共同执行、监督。

这种制定常规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也会与老师们去分享。这样确立的规则因为有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幼儿更乐于去遵守。

在《幼儿园里的“有效课程”》一文中,胡华园长一直强调:对孩子们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所有生活都是教育的内容,而幼儿教育的目标也终将通过生活来达成。

孩子们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这是一个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这些经验的获得也是教师们按照社会需求和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的。在幼儿园里,所有的生活内容都可以叫课程当然,有时候,课程也单指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

我们认为,课程反映的不只是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这一部分更重要一些。就儿童的成长而言,知识与技能只是获得发展的手段。

并不是幼儿园里所有的课程都能让儿童获得发展。那些以训练为目的,以知识掌握为导向的课程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乃至生活产生厌倦,以至于终身不能学、不愿学。

胡华园长也强调了实施这样的课程的另一个难度在于,它需要成人静下心来,暂时放下预设的过程与结论,努力倾听并理解幼儿的想法一这是教师和幼儿积极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师保持教学的警觉性一不断对幼儿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判断与抉择的过程。同时,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必须将幼儿视为完整的人

每当听到孩子们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时,我们都会赞叹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饱满。有趣的是,教师们也总是从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因为这是一个用生命见证生命成长的过程。

《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一位幼儿园园长教育叙事》分为上下两册,下册继续讲述了园长和教师们的教育故事,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生活化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其中的内容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书中的生活化课程理念让我深受启发。通过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其次,同时,我也被园长和教师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所吸引,他们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教育策略,努力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在个人观点中,我非常赞同书中提到的生活化课程理念。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能够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交流。我认为,生活化课程是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它能够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成长,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我也认为生活化课程理念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教育领域中,以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我认为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对于生活化课程的的实施也非常重要。家长和社区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他们可以通过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同时,家长和社区也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更丰富的生活化课程资源,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总之,《从生活到生活化课程——一位幼儿园园长教育叙事》的下册继续深入探讨了生活化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生活化课程的概念和原则,还从中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和启示。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最后,在行动建议方面,我建议幼儿园和教育者们阅读这本书,了解生活化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同时,我也建议将这本书作为培训和研修的材料,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教育理念的园长和教师。我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生活化课程,我们将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优质、更符合他们成长需求的教育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