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与光的应用
| 分类: 张艺谋研究 |
一、巧妙的色彩对比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要色彩为红色以及黑白,全片巧妙的运用了色彩对比。电影开头的片名以及时间转场都是用了醒目的红色大字,被临幸的太太院子里要点红色的灯笼,屋子里也满是灯笼照射的红光。而院子里灯笼的红光与夜色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人与环境的矛盾变得格外强烈,让人感到压抑。以及片子四太太发疯以后点三院和四院的灯,整个场景也都充斥着浓郁的红色。相比于片头红色象征着地位,这里的红色让人感觉到血腥,是绝望的,也变得更加刺眼。
片中第一次点灯,红色与天空的暮色对比十分鲜明,让人感到压抑,像是被死死的囚禁着;片中第二次点灯,红灯笼与天空的色彩对比不再压抑,此时的红色而更像是一种权利和地位,颂莲锤脚的神情也由不舒服变成了享受,说明颂莲正在被这大宅慢慢同化;片中第三次出现四院灯笼亮着的场景,灯笼与天空和大宅的色彩反差再次减弱,暗示了颂莲开始习惯大院的规矩,甚至乐在其中。
片末下人们押三太太去角楼上吊的时候,整个场景是白色的雪与黑色的屋檐,黑白两种颜色的反差营造出了一种孤寂,压抑的氛围,也象征了大宅院的冷酷无情。颂莲在雁儿屋内发现了有针扎的小人,气急败坏的打雁儿时屋内红灯笼照射的红光十分厚重,也烘托了颂莲的歇斯底里,体现出了颂莲内心的不满。全片的色彩基调由一开始颂莲初到大院的暖色调到后来颂莲逐渐被大宅院同化以后变成了大红色调,再转变到颂莲意识到自己没办法逃离这个冷冰冰的府邸的冷色调,再到结尾三太太被杀后的白色调。
二、衣服颜色的变化和人物的心境性格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几位女性的服装颜色很值得品味。她们的服装颜色选择大多数情况下都符合她们的心境性格。
大太太的服饰从始至终都是藏青黑色,也体现出了这一人物的古板和老态。二太太的着装一开始是黄色,看着和善温暖、稳重,此时的二太太笑里藏刀。到了片尾二太太陷害三太太和四太太时,服饰便换成了黑蓝色,此时的二太太是残酷冷漠心狠手辣的。三太太一开始便穿着大红色的衣服,备受老爷宠爱,体现了三太太此时的性格是张扬特立独行的,锋芒毕露却缺少心机。片尾和颂莲谈话时身着青灰暗色衣服,和陈府的死气沉沉“相得益彰”,也表现了此时三太太内心的落寞与孤寂。
颂莲入门第二天便将纯白的学生装换下穿上了带有花纹的旗袍上衣,这一变化也暗示了她准备开始接纳大宅院。到秋季以后颂莲换上了大红色的衣服,可以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颂莲有所变化,这里的红色象征着地位权势,颂莲已经沉沦在了这大院的争斗里。给二太太剪头发时颂莲身穿黑上衣红裙子,也体现出了她内心的恨意与愤怒。颂莲“怀孕”以后衣服的红色更加鲜艳了,甚至额头也要缠上大红色的布条,这时的颂莲在陈府的地位已然体现了出来。.假怀孕被拆穿继而封灯以后颂莲一身红衣从屋内出来,于黑色的门帘黑色的灯笼以及阴暗的大院都形成了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意味,也表明了她在陈府的地位一落千丈。雁儿被送医时颂莲穿上了阴郁的暗蓝色衣服,不但代表了颂莲此时的地位也体现出了颂莲内心的自责与内疚。又一来年夏天,五姨太进门,颂莲穿着那身洁白的学生装在陈府游荡,这一服饰色彩的变化也体现出了此时的颂莲的内心回归了以前的纯洁,却被封建社会家庭压榨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三、自然光效给观众映象深刻
《大红灯笼高高挂》片头穿着学生装的颂莲在明媚的阳光下缓缓走来,进入张府以后却一直被阴影笼罩着。直到后来遇到了大少爷,处在阴影里的颂莲看到了被阳光笼罩着的大少爷,颂莲萌生了爱意,这里的光线象征着在陈府里的希望。
片中多次出现俯拍院落的镜头,颂莲站在阴暗的院子里,与屋顶的光照形成对比,光效的运用暗示颂莲被囚禁在了这深宅大院。雁儿被抬去送医后,颂莲内疚失落的回房,屋顶的夕阳象征着生命的凋落,也从侧面暗示了雁儿和颂莲的命运。影片中多用写实性照明,追求自然光效的照明风格,使得影片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反映了张艺谋导演所想要追求的对当时封建社会现象的真实还原,对影片的严苛要求。
张艺谋以执导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艺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浪漫的互相映照,善于电影色彩学和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细腻动人的事物。张艺谋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同时也饱含对女性反抗精神的讴歌和赞颂,他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背后坚持了生活的真实和叙事的抒情。张艺谋的本领在于他能强烈而不失准确,适时而又超前地拨动中国百姓的心弦。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我们可以发现张艺谋惯用的艺术手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