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含笑Q孤烟直
含笑Q孤烟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45
  • 关注人气:2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距小蛮腰3km处有个广州“南肾”,绿意令人窒息,是花洲古渡的终点

(2019-09-02 12:19:31)
标签:

旅游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分类: 说走就走的旅行

大家好,我是含笑孤烟直,喜欢背着背包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今天,含笑孤烟直给你们介绍的景点是海珠湿地公园,它位于新滘中路龙潭牌坊对面。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了,海珠湿地公园和海珠湖公园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前者在龙潭村,后者在大塘村。不熟悉广州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龙潭和大塘在什么地方,小编就不绕了,更准确地说,从广州塔经广州大道然后进入新滘中路,海珠湿地离广州塔只有3公里的距离。

含笑孤烟直是在8月初进入海珠湿地,一进入湿地,粤式广府文化景观牌坊与两侧具有岭南特色的镬耳屋,构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园林建筑,充满了我整个瞳孔。

雕花飞檐、镬耳山墙、飞阁流丹,无不体现出了岭南建筑通透玲珑、装饰精美的特色建筑风格。

置身牌坊之下,方知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透过相机镜头,留下此番美好的画面。

海珠湿地公园,四处翠绿如滴,湖水清澈见底,还可看见小鱼在水草中钻进钻出,就如我家乡的汈汊湖,真是美翻天了。

如果你此时在岸边或碎石路上观鱼赏水草,没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请跟着小编的脚步来,继续往前走,你会发现在海珠湿地广场后面,有一段百米长的玻璃桥。走在玻璃桥上面往下看,你就会发现那清澈的湖水正缓缓地在你脚底流淌,可怎么也沾不湿你的鞋。

海珠湿地保留了岭南水乡文化的特征,河涌和湖泊交错相织,形成了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湿地水网系统。

绿心湖湖水清澈,广州塔倒影其中,并绕湖设置了富有特色的叠水水景和景观平台,两旁种植美人蕉、香蒲、睡莲等水生植物,共同营造出了虽为人造,却宛若天开的美丽景观。

在海珠湿地公园里,无论你在哪个季节哪处角落,你都可以各种各样的花,迎着风,沐浴着阳光竞争开放。来吧,随着小编的镜头一起欣赏下吧!美景不容错过。

飞龙桥上的花卉多的让你想到这只用于新郎新娘结婚走秀用!这鲜的艳的美的纤秀的桥,我好喜欢哦!

飞龙桥通体为白色,整体设计美观大气。桥体运用花卉点缀,锦簇缤纷,又名曰“花桥”。拉索桥连接了海珠湿地一期的北区和南区,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桥的左手边为整体石榴湾湿地,临桥可鸟瞰游船时经过的古荫帆影、花洲古渡等景点。

看到就开心,我几乎是飞跑着大笑着哇哇大赞着经历这一段幸福的旅程!

在外面看到这座装点着花盆的白色铁索桥,我以为普通行人是不给过的,谁知我怯怯地走近时,没人在意我上桥!

没想到广州市内可以有这么蓝的天,白的云,宽阔的土地!生态景观,试验田地,绿的让你窒息。新翻土新播下的花种,以后这里是七彩花田!

看着这一汪静静的绿绿的湖水,我只能背过身去,感受这份安静闲适,感受这份慢与漫!

海珠湿地积淀了珠三角千年的果基文化,是岭南农耕文化重要的发源地。整体田园风光区分为蔬菜培植区和花圃种植区两大区域,其中,万亩果园里面种植了龙眼,荔枝,黄皮,香蕉,番石榴,杨桃,菠萝蜜多种岭南佳果。

湿地园区有登船码头,叫“花洲古渡”,源于海珠旧名“花洲”,此名大有复刻旧时海珠水乡记忆之意。

晨间,码头旁的水泽雾气升腾,如梦似幻,犹如置身画中。到了黄昏,夕阳营造出了一派灿烂金黄的光景,令人陶醉。游客可以在此乘坐观光船,沿着石榴岗河途径金色池塘、画外烟渚、古荫帆影等景点,欣赏石榴湾湿地“空中花园”的如画景观。

自古以来广州是花城,明代时,广州的城门口天天都是“花市”,买花卖花,热闹非凡。

那时候,河南(现在的海珠区)则是种植鲜花的大后方。每天清晨,女孩子们将摘下来的素馨花送到珠江南岸的渡口去,花贩们已在那儿等着了。

渡头上清香阵阵,姑娘们梨涡浅笑,于是如此“养眼”的码头就被成为“花渡头”。后来时移世易,江边已非昔日模样,到了90年代,因建设解放大桥的需要,才拆平了“花洲古渡”,并将牌坊迁至晓港公园里面。

海珠湿地纵横交错的河网和幽深恬静的果林为鸟类提供了很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近100多种迁移的候鸟来此过冬。

海珠湿地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滘中路168号

交通信息

1. 可乘公交583、264、761、779至广州大道南路口站,或坐广州地铁3号线至大塘站B出口东行200米。

2. 乘公交14、45、206、250、264、270、762路至新滘中路(龙潭)站下前往示范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