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教历史有关的话题·3
(2022-10-10 22:53:41)
标签:
佛学历史文化 |
今天,我们继续讨论与佛教历史有关的话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释道儒本一家”。或者:“释道儒同本同源”。这句话准确吗?我个人认为,这句话不准确。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说法呢?据说: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有很多去信佛教的教徒,之前都是学习过“老庄”学说的人。他们习惯用“老庄”的语言解释佛教的思想,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佛道一家。佛教和道教确实有相近的思想。比如:道教提出“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佛教则提出“四大皆空,不执著,不妄想”。都很超凡脱俗。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释道儒同本同源”。佛教说:“慈悲为怀”,基督教说:“神爱世人”,难道,佛教和基督教也同本同源?
佛教诞生于印度,大约在东汉,汉明帝时期正式传入中国。道教诞生于中国,是中国本土宗教,也差不多是东汉末年。由张道陵创教,拜老子为祖师爷。从这个角度看,两教发生不了什么同本同源的关系。但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同化,使他更加容易被群众接受,这是有的。
道教认为:老子晚年骑着青牛出关云游,最后从昆仑山升天。佛教则认为:老子出关以后到了印度向释伽牟尼学习。于是道教又祭出“老子化胡说”认为:老子到了西域化作胡人,释伽牟尼成了他的侍者。也就是说老子是释伽牟尼的老师。道教认为:老子升天以后住在33重天的兜率宫。佛教认为:弥勒菩萨也住在兜率宫,而且是住在兜率宫的内院。
我们知道这些说法都靠不住,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理由只有一个:佛教和道教素来都有龃龉、冲突和竞争。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也就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到洛阳白马寺译经的时候。东汉永平14年,正月初一,道教的五岳十八山的690名道士,向皇帝请命,要与佛僧论理角法。于是皇帝命一个叫刘庠的官员安排了这场斗法。道士们在白马寺的南门外,设了三处祭坛。西坛摆放符箓书,中坛摆放经书,东坛摆放祭品。迦叶摩腾则在道路西侧摆放了佛经和佛骨舍利。道士们扬言,生火之后圣典不燃。结果,生火之后全部烧毁。而佛骨舍利升空发出五色的光芒,迦叶摩腾也飞升上天,天上现出各种神怪。在场所有观众,包括宫内妇女230名全部愿意出家,于是皇帝勒令,建造十座寺庙,七座僧寺,三座尼寺。僧寺建在洛阳城外,尼寺建在洛阳城内。而南岳道士费淑才,因法力不及佛教愧愤而死。
这又是一个与佛教有关的传说,内容的真实性同样存疑。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答案就是——佛道的龃龉和竞争。反正,我是从来没有看见哪个和尚会进道观去拜太上老君,也从来没见过哪个道士会进寺院去拜释伽牟尼的。
上面提到的这个传说肯定是虚构的。但是,佛教历史上发生过四次重大的灭佛事件确是真实的。这就是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分别是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周世宗柴荣。这四个皇帝,都是反对佛教并且下令灭佛的皇帝。
之所以灭佛,大概有三条原因:
1.
2.
3.
三武一宗的做法是拆毁寺院,勒令还俗。而灭佛的这四个皇帝,据说都是很年轻就死了。佛教徒认为这是灭佛的报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4岁的时候,被一个叫宗爱的太监杀死。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以及周世宗柴荣都是病死。宇文邕死的时候35岁,李炎死的时候32岁,柴荣死的时候39岁。尤其柴荣,据说大悲寺有个铜身菩萨非常灵验,有人拿起石头去砸佛像,砸佛像的人都是手腕折断,死了。柴荣亲自带头,拿斧子批铜像的胸口。后来显德六年,柴荣北伐的时候,胸口长恶疮,恶疮溃烂,柴荣暴毙。他死后,赵匡胤谋朝篡位,夺了柴荣7岁儿子的皇位。
“三武一宗”的死是否和灭佛有关,不得而知。但是,古代,皇帝短命的,并不少见。《桃左春秋》上说,春秋时期,国君病死的只有一半,也就是说,有另一半的国君都是非正常死亡。
不管,“三武一宗”的死是否和灭佛有关,我们从上面的一些故事可以看出,佛教和道教的关系应该不是什么“同本同源”,或者“佛道一家”的关系。而是互相竞争和排斥的关系。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