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楚国
(2022-06-05 21:25:31)分类: 历史 |
今天讨论的题目是——秦灭楚国。
楚国幅员辽阔,曾经是战国时期土地最为广阔的国家。他们的领土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土地广阔,人口众多,本来也是有机会称霸的国家,但是,最后还是被秦国打败。
秦国攻打楚国用了3年时间:公元前225年——223年。主将是:王翦。秦灭六国中,除了韩国,其它五国都是被王翦所灭。所以说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由于楚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所以秦王很重视这场战役,给了王翦60万兵力。王翦采用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战术。王翦带兵到楚国之后坚守不出,养精蓄锐。楚国多次挑战,王翦都不出战。士兵们没事在军营里面,比赛扔石头,看谁扔得又远又准。还比赛跳远。楚军在多次挑战不能成功的情况下,斗志开始涣散,项燕领兵东撤。王翦抓住战机,一举打败楚军,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项燕,在蕲南一战中战死。之后秦军挥师南下灭了越国。秦王政在楚国设立了:九江郡、长河郡、会稽郡,三个郡。灭楚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疲敌制胜”的战例。用的就是孙子讲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战术。
关于项燕的死,有不一样的说法。一种认为:在蕲南之战的时候,秦王政23年,项燕就死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燕没死,并且拥立昌平君为新的楚君,在淮南与秦军继续战斗,最后在秦王政24年战死。
根据《项羽本纪》、《楚本纪》、《白起、王翦列传》的记录,项燕死于秦王政23年的蕲南之战。但是根据《秦始皇本纪》的记录,项燕死于秦王政24年。
司马迁对一件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录,可能是他收集的材料不一致导致的。比如:秦始皇的父亲是谁,他也有两种不同的记录。根据《吕不韦列传》的记录,秦始皇的父亲应该是吕不韦;根据《秦始皇本纪》的记录,秦始皇的父亲应该是异人。所以就引起了后世的争论,也成为了历史之谜。
在秦国进行商鞅变法的时候,楚国也用吴起进行变法。但是吴起的变法没有成功。原因是楚悼王死得太早,没有人支持他。
吴起的变法,主要是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广辟土地。根据当时的楚国制度,贵族们享受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世袭的,不需要功劳,一代传一代。吴起的做法是:国君赐给你的爵位和俸禄只能传三代,三代以后国家要收回爵位与俸禄。再把这些资源赐给有功劳的,新的功臣们。这样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士人的积极性。但是,楚悼王死得太早,吴起变法才刚刚开始,楚悼王就死了。楚悼王一死,所有的旧贵族都要杀吴起。吴起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的身体附在楚悼王的尸体上面,最后被乱箭射死。有很多箭射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面。射中楚悼王尸体的,最后都被灭族。总共灭了七十几族。这还不包括没射中尸体的。可想而知,吴起的变法要遇到多少人的反对。
在楚国变法失败的同时,秦国变法成功,原因是秦孝公活的时间长。秦孝公21岁继位,马上就重用商鞅变法,他坚决支持商鞅的变法。商鞅有很充裕的时间。当然,秦孝公死后,商鞅也被车裂,但是秦国后世都沿用商鞅的变法。因为他们知道,商鞅的变法是有效的。只不过商鞅也得罪了很多旧贵族,所以也死得很惨。
所以说,秦国灭楚,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是一种必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