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闲聊
(2022-06-04 01:02:42)
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杂谈 |
今天是端午节的第一天假期,我没有回家。由于不用上班,所以睡得比较晚,12:30才起床。现在是23:44,但是我睡不着。既然睡不着,就起来写点东西。最近几年不断地有人催我写文章,催我的理由是:没见过我写文章,所以一定要亲眼看。这些文章都是免费的。我的妈呀,全世界有70亿人,大家都没看见过我写文章,每个人都要亲眼看,我去哪里挖那么多素材来写文章?
我的写作源于阅读。最初的时候,看的都是一些有趣的书。比如科幻杂志,科幻小说。进而对科普类的书籍产生了兴趣。看过很多科学普及类的书籍,现在有很多都不记得了,但是,这些科普书籍,对我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小时候,由于我的外公、外婆还有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影响,我也非常迷信。对于那些宗教传说、宗教神话,深信不疑,想都没想就把它当成真理。在读过大量的科普书籍后,我开始“审视”这些传说、神话。最后我否定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神话故事。也就是说:我产生了新的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是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的力量。
近年来,读的大多是哲学和历史。并且尽量在读过之后写读后感,把文章写出来,这样在今后忘记的时候,把文章拿出来一看就又能回忆起来。
历史的文章,大概写过,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的一些课程的读后感,这和《史记》有关,因为《史记》只写到汉武帝时期,所以介绍《史记》的老师也只能讲到汉武帝为止。汉武帝以后的汉代历史主要看班固写的《汉书》,因为班固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史学家,所以他可以写到汉代末期。但是《汉书》只读了一点点,所以我的,与汉代有关的文章,大概只写到汉武帝时期。也写过几篇杂文,简要的讨论了一下汉宣帝刘询。
最近主要在读秦朝的历史。写了好几篇文章,还没写完。今后会一边学习一边写作。秦朝的历史大概有《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故事得从秦朝的第一任国君“秦非子”开始。一直讲到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以及秦始皇的孙子——子婴。秦国六百多年,38代国君。
所以说: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史学巨著。从上古时期的,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刘彻为止,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本纪传体通史。所谓的纪传体通史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连续不断的记录历史的史书。它是相对于断代史而言。所谓的断代史就是:不连续的记录某一朝代或者某几个朝代的史书。与纪传体相对的还有编年体和国别体。编年体就是以时间为主轴,记录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发生了什么事。比如《春秋》就是编年体。国别体就是,以国家为记录的主体。记录某某国家某年发生某事。比如《国语》。在中国的24史里面,《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前四史。整个24史里面除了《史记》其它都是断代史。
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史记》里的历史故事,到现在都还没学完。估计将来只能挑重点学习。中国的历史很漫长,上下五千多年。要想全部通晓需要花“大力气”。今后必然还得继续学习,之后我会和诸位感兴趣的朋友分享我的学习成果。
至于哲学,得从“盘古开天”说起。在远古的中国。当时的人民对世界的认识非常的有限。只能由他们想象出来的神话故事来解释,世界的产生和发展。比如:世界是怎么来的?人是怎么来的?所以也就有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婵娥奔月”等故事。人们用神话故事解释这个世界和人类自己。
伏羲画了八卦图。来记录和解释这个世界的“阴阳”以及由“阴阳”衍生出来的哲学理念。什么叫“阴阳”?这本生就是哲学命题。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都是阴阳相对的。比如:男女、老少、左右、上下、大小、黑白。等等
周文王在狱中写了《易经》。个人的观点:这是由“阴阳八卦”衍生出去的一种学说。同时他也是一本用于卜筮的书,但是用于卜筮的同时,他也是有关与哲学的书籍。上面说过,“阴阳”的概念本生就是哲学的范畴。
在大约2500年前,世界的范围,准确地说:在北纬25度到35度一带,集中出现了一批思想家。比如: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比如:印度的释迦牟尼。比如:以色列的犹太教先知。比如中国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中国的后世的哲学,多以先秦诸子的理论为基础,延伸和发展出去。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儒家、佛家和道家。由于思想有部分相近,于是后世有人牵强附会地说:释、道、儒原本一家。这个观点个人不敢苟同。大家都谈“爱”,你为什么不说:佛教与基督教也是一家。佛教讲:“慈悲为怀”。基督教讲:“神爱世人”。你不能因此就牵强的说:“佛、基本是一家”。
辛亥革命以后,马克思思想传入中国。主要讲“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存在都是物质的,或者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存在。比如说:人的思想和意识,虽然不是物质,但是,它是以人的大脑,这个高度发展之后形成的物质为基础的存在。它否定佛教的“唯心主义”,也否定基督教的“神创论”。
当然马克思也讲“共产主义”,实践告诉我们“共产主义”行不通。但这不影响“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今天的话题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