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齐国
(2022-06-07 19:35:57)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历史 |
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国。最初的时候是西周姜太公的封地。到春秋时期,是五霸之一。春秋五霸,又称为春秋五伯,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当然,春秋五霸有很多种不一样的说法。但是不管那种说法,齐国都是五霸之首。在名相管仲的经营之下,齐国曾经是天下最富有的国家。他们的豪华记录是“九会诸侯”。在战国时期,齐国也是“七雄”之一。并且,他是最后被秦国灭掉的国家。齐国并没有和秦国打仗,而是不战自降。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五国之后,兵临齐国城下。齐王建很害怕。这时候的齐国还有上千里的土地,和数十万的军队。但是与秦国相比,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秦国派了一个使者,出访齐国。向齐王承诺,只要齐国可以投降,秦国可以赐给齐王500里封地。齐王建听了感到很高兴。因为,其它的国君要嘛死了,要嘛成为了俘虏,而他可以享有500里封地,所以就欣然的答应投降秦国。齐国正式灭亡。
在齐国投降秦国之后,秦王带齐王建到一片松柏林里,并且告诉齐王,这片500里的松林就是你的领地。之后,齐王建,就被活活饿死在这片松林里面。
齐国灭亡的原因,个人觉得有这么几条:
1.
2.
3.
4.
秦国的强大:
秦国之所以能够灭齐国,最终极的原因是秦国自身的强大。因为秦国强大所以向外扩张,因为扩张成功,所以更加强大。以至于到秦王嬴政吞并天下时,六国已经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单独与秦国抗衡。
抉择的失误:
战国历史上,因为秦昭襄王觉得秦国非常强大,所以自己称帝。这引来了天下诸侯的不满,于是出现过五国联合抗秦的局面。但是,齐国在这一重要时刻做了错误的抉择。他一声不响的入侵宋国,并且独吞了宋国的土地。这又引起诸侯们的不满,引发了五国攻齐。齐国战败。各国都从齐国割走一块封地之后撤兵。燕国穷追不舍,占领齐国大部分土地,只剩下一个叫做“筥”和“墨”的地方。齐国被燕国占领五年。最后田单用火牛阵赶走了齐国的军队。这最终使齐国实力大幅衰减。
思想的麻痹:
由于秦国奉行的是“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所以先打的是和他国土接壤的国家。齐国和秦国没有国土接壤,所以,在外交上和齐国保持友好,麻痹齐国的神经。齐国也因为秦国的“远交近攻”而享受了几十年和平时光。齐丞相后胜,受秦国收买,劝齐王不要合纵抗秦,并且幻想着和秦国结盟,当秦国灭五国,兵临城下的时候,齐王建还幻想着秦国能赐他500里封地。结果活活饿死在那500里“封地”里面。
六国的不和:
在秦国吹响统一天下的“号角”的时候,实际上,天下已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打败秦国。唯一的破解之法就是:联合六国的力量遏制秦国的扩张。但是六国都没有看到这个趋势,不断地互相攻打。魏国打赵国,赵国打燕国,燕国打齐国,不断的“互殴”,这种局面实际上更加有利于秦国的扩张。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六国中有一个强国也能像秦国一样吞并其它的国家,使自己壮大,最后与秦国“分庭抗礼”。但是六国都没有这个实力。“互殴”只能是消耗他们各自的实力,更加方便秦国的统一。
当然,统一天下,战胜各国,最后靠的还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秦国灭五国之后,齐国对于秦国来说就是一块“案板上的肉”,他投不投降结果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投降,使得秦国赢得更顺利一点。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叫“上兵伐谋”。 “不战而屈人之兵”与“上兵伐谋”是齐国军事家孙子提出来的,最后,秦国在对齐国兼并中体现了出来。
齐国灭亡之后秦国最终实现了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