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校四校分的“民间吐槽”
(2024-02-25 21:12:17)开学一个月,又过了个国庆长假,统计了一些去了四校和四校分的孩子对各自学校学业情况的讨论,供今后有意报考的家庭参考,以下为学生个人吐槽,不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1、四校都是牛娃,四校分排名压力小一点,但和四校一样卷。
所以,有过来人建议:中考志愿能填四校就填四校,近几年有很多孩子不敢填四校,觉得填四校分校保险点,结果导致考的分数超过了四校,但是四校也进不去,四校分校也进不去。
2、交附系目前看来是四校中最鸡血的,作业多,据说,国庆的作业量将近其他四校的2倍。学校食堂饭菜好吃。分校里,交附系最好,基本等同于本部。
对于交附系的口碑,网上貌似没看到过差评。
有人当年用了能进上中的中考分数去了交附嘉分的好班,评论四校差别不大,但是,是不是好班差别很大。交附嘉分很好,学校老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所以去年高考只有38个没有考到560+,整体很高才是对普娃的福利,面对掐尖的学校,首先得保证自己是那个尖,不然不受重视,去年嘉分是交附系三校语文数学平均分第一。
3、上中作业最少,最佛系。高一高二比较轻松,高三才开始紧张起来。四校本部里上中最好,无论是竞赛生还是平行班。
4、华二系比较丛林法则,进度难度拉满向前冲,中后部没人管,适合竞赛生。
5、复附系、华二系都对孩子自制力要求较高,如考虑高考成绩出路,上中>交附>复附>华二,分校推荐交附系,低进高出,其他分校还不如下一档的重点班。
华二紫竹今年高考不理想,所以这学期开始抓紧了,这次国庆作业强度超过交附闵分。
6、复附青浦网上吐槽较多。每年可能情况不同。
24届的有学生吐槽:
a)
疯狂低效率加课。中午吃饭时间都能给你加课,晚上晚自习之前加课导致吃饭、洗澡时间都没有,一天能上12节课。多加课为小三门走班,主课来不及,然而试问小三门进度?就24届这届来看,照样进度堪忧。
b)师资分化极大。若有本事三年全在重点班,那师资必然是保障的,但是平行班就不好说了。只有非常好,全年级都求着追着的老师
和 上课什么都学不到很无能耽误人的老师这两种,没有中间值可言。每学期开学看课表像赌博。
c)不合理的走班制。从高一下班学期开始,语数英要走班,全凭高一上的成绩定论,这意味着同班同学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师资,需要重新适应。同时,走班班级分等级,优先级数>英>语,这导致你可能用着你的数学成绩去上语文课,而语文美其名曰“平行走班”,接上述第二点,你遇到糟糕师资的可能性大幅增长。
d)低效率的行政管理。第二天的事宜不到前一天不会通知你,多变动。
有人认为自己是高进低出的,因为考到复附青浦的分数也足够去别的分校,然而复附青浦在四校分中清北复交率是垫底的,但同时,在复附青浦又不见得过得多轻松,作业量感觉不逊色于交附系。
25届的学生前来反驳:
a)教学进度。教学进度都是紧跟本部的,月考、期中期末考基本都和本部统考,试问哪一次考试考到了没有学到的内容?你是在说本部进度堪忧吗?25届中午没有加课。是有时间吃饭的。看上去时间很紧,实际上还是有时间吃的,身边同学没有出现没吃到饭的情况吧。洗澡问题,现在25届是二人寝,晚自习结束后有大把时间洗澡,9点15到10点15,何来的没时间?
b)关于师资。个人认为没有说得那么严重,个人遇到的老师都认真负责!很多同学说教得不好的老师,在我上了他(她)的课后,不觉得什么都没学到。“糟糕师资”?不太认同。不负责的老师哪里都有,但在复附青浦,绝对绝对是少数。认真负责、真诚有爱的老师占大多数。个人认为,把自己在学习上的压力与不快通过不准确的、偏激的、带有误导性的话宣泄出来,是很不负责的行为。
c)走班机制。25届是高二上开始走班。语文课难道不是“平行走班”?你又为什么认为他不是?最后,复交率,何来垫底?拿数据说话!23届的复交率有百分之二十多。是比交附嘉定差,但垫底,完全不至于。为什么不看看二附中分校的复交率(无故躺枪)?若说垫底,浦东分校还差不多。“高进低出”,什么是高,什么是低?你怎么认定中考高分的人一定就适应高中学习?你又怎么断定中考分数略低的,不能在高中提升成绩?
d)行政管理方面确实很差,但没必要这样无中生有,把自己学校贬低得一无是处吧。
24届又有学生前来解释:
24届因为高考改革第一年再加上两次网课所以进度、行政方面和25届不太一样,经历也不太一样。
针对“哪次考试考到了没有学到的内容”,确实是少数事件,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地理科目上,本部考试范围是必修二,而青分学的是选必一,出现了考试范围不一致的情况。就吃饭问题而言,高三是12:00下课12:40上课(周二周五),时间确实有些紧张。晚上加课17:25下课和17:55上课,我在高二时期确实有在一食堂二楼到上课也没排到饭的经历。高三在同学提议之前,21:45下课22:30熄灯,有许多同学向校长反馈时间不够、摸黑洗澡等问题才延至23:00,因此我认为没时间洗澡是情有可原的。
师资方面,确实不负责的老师是少数,但只能说24届有个别很真诚但能力不太行的老师,当然什么都没学到是有些片面的。
然后说到走班机制,这也是我们年级槽点最大的地方。高一下仅仅看两次大考走班,我认为对学生的水平判断是有失偏颇的。其次我认为完全平行走班并不存在,因为语文各老师的水平参差较大。但我认为靠学生的数英其中一门的成绩给其分语文班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忽视。我们年级的语文走班大致为:数学S2全体→语文1,英语S1和S3→语文3,除数学S2、英语S1S3外,1、2、3、4班同学→语文4,除数学S2、英语S1S3的4班、5班同学→语文5,其余(我没有总结出规律)→语文2(语文2我貌似没总结出规律,但大部分有1、2班同学组成),数学S2是因为老师与H1是同一位,英语S1S3是因为分别和H1H2是同一位,所以如此分班。可以看出,语文可以说是为了走班方便老师上课方便而产生的“调节器”。我认为如此随意的语文分班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并无益处,若分到水平不够的老师的班级,会导致学生“吃不饱”甚至不愿听讲的状况。并且走班在高一下开始后并没有重新分过,对学生学习的水平变化也是不负责的。我所在的走班出现语文常年年级第一因一次数学失利在语文均分倒二的班级的状况。
然后,我对“高进低出”的说法也不太认同,我认为我自己可能就是“低进高出”,至少复附青分对我的古文能力思辨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因为高中和初中的学习模式完全两样,进去时又不能预测到出来时的样子,所以我认为“高进低出”“低进高出”这种论断完全是荒谬且自以为全知全能的。但是我认为您的第一点论据也是偏激的,因为我在考试范围问题上确实找到了反例,而且本部进度对比我了解到的松江二中和杨浦高级中学,地理慢了一本书的内容,存在进度较慢的状况。科目内对比,物理、政治开始第一轮复习时,历史却仍有没有上完的内容,由此我认为我校在小三门的三年总体进度规划以及排课上是有问题的。
后一篇:说说某“海王”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