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博士教高一物理?杀鸡用牛刀,学生听不懂太高深的夹带内容,不良传达方式一旦时间长了,就开始云里
(2024-02-04 17:20:35)明天周一高一物理8:00~9:30
内容:圆周运动应用
(汽车火车飞机转弯问题;圆周运动最高点,最小速度的讨论;轨道内侧,轨道外侧,双轨道问题)
课本上不是这样的标题和内容,市重点理科班的老师是这样讲的,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全国教法,是上海教法。
个别的教辅书上有,可惜教辅书也不再出版了。
我的教学基本功来自沪上徐汇名师:王硕林,顾德才,张越(特级)也有指导过,当然后面的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有自己的东西。
每次教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内容时,总会想起来这些物理学科的前辈们,我还是年轻人,听了他们很多很多课。他们无条件的随时随地的允许我学习传承。他们的总结和做法,能够把物理学弄得很透彻。
朋友圈和微信群高一的同学尽量加到这个班级里来,我会想办法让你跟得进的。我不打算再多开班级,真的,今年这个冬天不容易,我得留时间养养身体,不会多开班级的。
高一你跟着我走就行了,不管学校教什么内容,你肯跟着我学习一段时间,结果一定比学校里学得清楚,学得好,学得透彻。
高一这个班级,目前留下来在读的学生来自嘉定一中,杨浦高级中学,市二中学,逃掉的学生来自曹杨中学,莘庄中学。逃掉的学生觉得老师教的有点多,有点快。我不是只收好同学,不是这样的,哪个群体来的多我就教哪个。
天体运动教完,各个学校的进度就不一样了,有的学校教振动和波,有的学校直接开功和能了。
小班的同学按照我的进度走,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可以不理学校的进度和安排。除非你程度太差了,学校里一塌糊涂的,那没办法,只能找个老师跟着你同步,否则的话你学校弄学校的,跟着我弄也不变化,不冲突不矛盾,内容尽管不一样,都是高中物理,最后是殊途同归的。
有时候也认为,我们的物理教的过去的知识,过时了?
物理学科,本来就是这样,过去用的方法对现在的方法是有指导作用的,大方法,大思路,大框架,大理论是一样的,站在这个角度来讲,谈不上过时,因为学科体系和学科方法是这样的。你不学前面的,前面的都不懂,你后面的创新也谈不上,瞎创新。虽然电磁学微观世界的物理比较靠近前沿,但是它的方法很多也来自于宏观物理学。
上海中学一个家长跟我说,他们学校高一的物理老师是一个复旦大学的博士,说是上课的内容,孩子听不懂,题也不会做,我说你发给我看看,我看是不是上中搞的什么特殊的幺蛾子,跟其他学校又不一样了?家长发题目来我一看,仍然是高中物理的经典题目。
博士教又能怎么样?他也未必教的清楚,学生也不会做题,我以为把大学物理下放到上海中学来了,没有。
杀鸡用牛刀。高中物理,复旦物理系博士?你去做科研,教什么高中物理?博士白读了。高中物理只要不涉及微积分,本科生就能教,985的本科生就够足够的。
真的,高中物理只要不涉及微积分,上师大的本科生都够用。
高中物理,老师必须保证学生听得懂课,学生如果连课都听不懂了,那90%是老师的问题。学生毕竟是经过筛选之后上来的,不会做题,一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大部分是学生的问题。
学生没有掌握方法,从知识理论到实际应用,脑子里搬不动,他见识的多了就会用了。
如果老师经典习题,经典例题选的好,学生知道了普遍规律,他不会做题的问题就能解决。
复旦博士来教高一物理,顶多是吓唬人的,你博士期间读的物理,在高中基本上就废掉了嘛,肯定的呀,当然有个别上中的学生比较厉害,他超前学习,老师水平高一点能够应对,所以也有道理,但是作用不会很大。高中物理教学毕竟琐碎的任务繁多,有的学生跟老师讨论高精尖的问题,有的老师也不一定愿意回答,也不一定有精力回答。学生基础不好,回答的很深刻,也不太现实。
还有一个问题,尽管你是博士,你的语言表达,你对外传说的能力强不强,这是两回事。
我在教培机构遇到过清华毕业的老师,也遇到过博士,他们有人很愿意当老师,但是他讲着讲着就讲多了,那个量那个点卡不好,他们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讲着讲着讲着就讲多了难了,学生是糊涂了,学生一旦糊涂了,听得云里雾里的,然后就没有兴趣了,老师越着急越努力反而越解决不了。
前一篇:想当年,教培的如火如荼和社会作用
后一篇:宁做富人妾,不做穷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