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当年,教培的如火如荼和社会作用

(2024-02-04 17:18:04)
教物理挺好的,很多觉得那么难,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都觉得难,但是你这套东西掌握下来,对物理老师来说又不难。



我现在收费是不高,我曾经的最高价值是两小时1万,班课60个人,我自己开工作室的时候是两小时4000 ,10个人,现在有的课,两小时才1000,就一个人。



要是不打压教培,要是教培允许,我的价值还是在两小时4000以上。



近两年来是网课,面对家长个体也要符合实际情况,没有开的很高。



两小时1万的时候老板抽成很多,两小时4000的时候我自己付场地费的。



那个时候一个北大的,一个复旦附中的,一个我,三个数理化老师6个小时给老板赚3万块钱,老板养了一群员工。老板养场地,老板养广告,老板养员工。老板还养了地铁口十几家几百平方的办公楼租。



那些年教培的作用是这样的,所有人干的还挺如火如荼。家长也觉得很正常,孩子也觉得很正常,我们也觉得很正常。其实很多就业是靠高端人才带动的。



有客服要服务老师,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有广告宣传,有各个部门的人,也有消防工商税务来检查,所以教培那些年对经济的贡献,对就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高考各学科老师肯定是高端人才,我算过的,跟名医专家的价值是一样的。



学生来上一大群来,上个课,上完课再开心的离开,都没有觉得不正常,也都没有觉得负担很重。滑稽不?



那些年我教过的学生遍布上海全市,上海中学,延安中学,市西中学,大同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同济附中,杨浦高级中学,控江中学,行知中学,七宝中学,南洋模范中学,华师大二附中,洋泾中学,上师大附中,曹杨二中……真的是全上海市的知名学校的学生。



上海这个地方人情不是很浓,我进教室就讲物理,下课我就走,教培很多学生的名字是不知道的,所以谈不上感情的。



学生都比较厉害,还能炒了老师的鱿鱼,我接手的一些班级,他们前面已经炒过三个物理老师了。数学老师也抄过两个,机构老板还请了个专家数学老师来上课。学生真的很厉害。



学生在学校里没有选择老师的权力,他们在机构里可以的呀。



还有高一的学生在上高二的课,还有高一的学生在上高三的课,还有初三的学生在上高一的课,家长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都是教培机构完成的。



家长根据孩子的能力和要求自己去选择,但是他们里面就认为我们破坏了学校里的教学顺序,打乱了学校的教学计划。



其实不是这种情况,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有所了解的,有的孩子是水平高是厉害。



但是话说回来,国家做的也对,真的,太如火如荼搞下去也不行。



几年摸爬滚打下来,学校的老师是没有机构的老师厉害,机构的老师年年教三个年级学生,年年教的是全市还是名校的学生。机构的老师收入也比学校的老师高的多。机构老板去挖学校老师,导致外面强里面弱。



所以我有一篇文章值得你看一看,其实教培还有另外一种管理方式。那就是应试靠外面,素质靠里面。



机构老师不好混的,水平必须是杠杠的,你教的不好,人家名校的学生炒你鱿鱼的,除非那个孩子很傻。



名校的学生上过你一两次课,你教的没有他们本校老师的课好,他凭什么要上你的课?名校的学生都很聪明的。



机构上班确实没有学校上班快乐,学校里有熟悉的同事,熟悉的领导,熟悉的学生天天都是固定的人群,机构里学生又不认识,固定的人群就那么几个,还要打卡。寒暑假课太多了,累得很,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地铁穿梭的时候算一算今天赚了多少钱,也不很开心。



机构老板挖学校的老师,工资翻了三倍,缺钱的老师胆子大点的老师还是会愿意去的。那些年早点出来是好事。这些年出来就不行了,打压教培你再出来完全不行了。



没有学校老师支撑,机构他们也留不住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从学校里挖出来的,学校里本来60后多,70后没有机会,也就出来了。



有的家长的问题我很乐意回答的,因为一发文就是一篇文章,为公众账号积累素材。



我们现在只是几个好老师,上点课,增加一点收入,仅次而已。



我好像从来不问家长是干啥的,家庭情况是怎么样子的,不管你经济条件好还是不好,都是这么一个收费。



在上海你也不方便问别人那么多隐私的。按照行情走就行了。家长是不是有钱有权和我都没有关系,你干好你的事,我干好我的事。



当然这个在上海属于敏感问题,老师也不会这么问。就算问了人家也不会给你回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