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学校那些事(1):补课
(2023-12-29 23:28:04)补课,再平常不过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补课的意义是学生某部分知识有缺漏,老师免费给学生开个小灶。现在,补课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补课已然是老师个体或学校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给学生上课。
记得一次大会上,某副宣读了主管部门的严禁补课令后,说:给学生补课,我不反对,但要做到位,不要被抓到把柄,比如支付宝、微信转账。
之后,补课风越演越甚,某人做过统计,学校24位中层干部,超过50%的参与个体补课,收费高的500元/小时。有的借助学校办公室的资源光明正大的补。
回过头看某副,第一桶金就是靠开班补课获得的。某年因一起交通事故赔偿120多万,普通人家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为了填补空白,只有靠山吃山,他只能是补课。
学校集体补课之于普通教师是反对,之于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不如自己单干。但学校校长们愿意。
几年前热衷通过网络公司的平台的补课。公司提供一个平台,学校借平台收费,撇开学校收费,并且学校校长们喜欢不同年级不同平台,平台与学校分成,返还给学校的经费,不进学校财务,一般由一位副校长负责,除了任课老师的费用之外,校长们可以私分。某校自2011年到2021年,与某强、某博公司建立10年的补课关系,校长们从两个平台获取利益。
后来,高三的补课财政买单,并进入学校财务,但经费有限,科任老师发放后剩余不多。于是高一、二也补课,这补课费家长买单,并且又是不进入财务,也就不用纳税,学校校长可以从不同年级拿到不同的补课费。而在职的校长们到底拿多少是个秘密,不公开。某校曾出现这种笑话,已经从副校长位置退下的3个人,没有课务,周末均在外游山玩水,但拿的补课费比一线老师还多。
补课虽小事,但这水还是蛮深的。
后一篇:我所知道的学校那些事(2):评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