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教育界知名的“张宝华”

(2023-11-26 00:49:59)
外地朋友看到“张宝华”,以为是个人,确实像个人名,从名字来看,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文化,有底蕴,有远见的人?好像不太像,似乎是一个普通的人,甚至可能是个农民工,后来进城了,再后来可能会是个暴发户?



上海人都懂的:

“张”——张江集团中学,浦东排名第一

“宝”——闵行上宝中学,闵行排名第一

“华”——华育中学,徐汇排名第一



这三个民办初中,都是上海中学,原知名校长唐*昌,他的旗下,他带领组合的人创办了三个民办初中。小升初想进这几个学校很难,多少家长挤破头一样。



每年三个民办学校的学费总额应该是很庞大的,背后的掘金能力强大的。当然普通人并不知道资金流向。



张江集团中学,听说转成公办了。



上宝后来办了高中部,再后来,管理出问题,经营困难,想转公办,听说政府要求初中也一并转公办,背后利益方不同意,后来上宝高中牺牲掉了,初中目前仍然是民办性质。有关的利益受益方,如果是个人的话,那这么多年早已经是盆满钵满了。



华育对外和上中是分离的,事实上很多年和上中是同一领导。表面上不是校中校,事实上和校中校有点差不多。



他们也是民办性质,资金的情况也是普通人不知道的。

上海教育界知名的“张宝华”

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一个班级是49个人,一个年级6个班,现在有变化,看网上的信息变成了一个年级8个班了。



假如继续一个班级49个人,一个年级8个班,全校四个年级,学生人数人1500多人。每个学生每年学费52,000元。你算算看:1500*52000=7800万元。一年的学费收入很庞大了,在徐汇的创收能力很厉害了。



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知道背后谁是获利者,是个人还是集体,一般人也不太会知道。人家没必要告诉你,你也别想打听,也不会有人去思考这些和自己无关的敏感的事。



有些第一,比如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一下子播放量几十亿,风靡全球,比如跳水冠军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让所有人激动,爱慕,兴奋的不得了。



但是教育行业的第一,非常奇怪,一方面你也不得不佩服人家有能力做到了第一,考试成绩很突出,大多数学生升到了很好的高中,数据摆在那里了,你想怎么样?不服也不行的,你来读书要的不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但是,受教育者在那里快乐吗?在那里工作的人快乐吗?这个你不知道,当然绝大多数人也没有不快乐。会让很多人,收获特别大,非常值得,显然有收获,但也不是绝对。



刀郎的歌曲,作词作曲演唱都好,大众听着喜欢,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什么,跳水冠军,跳下去水花小,也是他的本事,也没有影响到其他人什么。大众喜欢就是喜欢,认可就是认可,追捧就是追捧,可以说毋庸置疑。



但是唯独教育行业,有人做到了第一,往往通往第一的这条路上,行业里却会出现是劣币驱赶良币的情况。



学生那里,考九十五六分都要被提醒一下的,因为没有到平均线,作业会多,活动会少,快乐感呢?



老师也会忙的连轴转,你属于哪个级别你就干什么事情,你不可以越级,不可以在某些的地方独自大胆创新,你就是个螺丝钉,干好你应该干的事情,你快乐吗?你不一定快乐。



他们做到第一后,会把资源优势夺过去了,其他学校的生源可能会变差,其他本来快乐的学校需要跟着他们效仿,所有人的快乐感可能会降低。有点像鲶鱼效应。



教育行业的第一是这么回事情,让你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仰视。



有机会去还是去吧,因为去了,你进名校的几率会变大,未来能不能有好工作好收入好人生,其实谁也不知道,进去了,你适不适应,你快不快乐,对你的人生到底带来的是非常积极的,还是不一定最好的,谁也不知道。



三个区排名第一的三个学校,凑在一起就是个“张宝华”,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也真是巧了…



最好的孩子招进去,培养的出来的,可能多数人不过还普通人,有点意思…没有大师,没有名家,大名鼎鼎的知名人物不知道有多少?



几个学校都是上海中学和当地镇政府,权力,资源与利益的结合,不是梦想的结合。比如上宝中学,是上海中学和七宝镇政府合办,一方出管理和师资,一方出校校舍和土地与政策支持。

只要分数高了,能出成绩,能考进好高中,那他们就有存在发展的基础,就可以成为民办学校,收取高额一点的学费。华育中学,和华泾镇政府合办,张江集团中学和浦东张江合办。具体的他们怎么样合作分配的,普通人不知道的。



人,受教育的成效,要看他一生的收获,幸福与快乐,以及生命带来的创造的价值,体验的快乐,这个不是由分数决定,也不是全你进的名校决定的。



我后面的文章一定会说一说上师大附中。上师大附中一个老校长,他已经过世了,叫张世定。他曾经提出过非常著名的“美育教育”,后一任校长叫潘光博,年龄也很大了。他们做了一辈子中学校长,曾经办的的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教育。



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位校长的孙子孙女,他们的儿女们在大环境下,为孙子辈选择的是上宝中学,因为那里最知名,那个学校最好,两位退休校长,有生之年看到了自己家的第3代孩子,读的是上宝中学,抓分数,抓作业,抓排名,考入名校,基础教育成了这样,看着孩子弱小的背影,天天附身做作业,要考试要排名,甚至还要去参加外面的补课。他们自己也是疑惑,无奈和有点被刺痛的。(我和其中一个老校长很熟,曾经打电话聊过天)



我们怎么一代一代的人老是要为工作工作生存生存,钱钱钱而努力?



人是要学习的,能否快乐的学习呢?而不要太卷呢?人一定要工作吗?不工作就没吃,没喝没法活吗?假如工作很不快乐呢?



曾仕强教授讲过,人不一定非要工作的。



人工智能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是可以让国家福利变得更好,很多人过一种自己想要的轻松的人生呢?



为什么非要去内卷,学啊学,考啊考,分数分数?



为了学几百年前的科学知识,把人搞得累得要命,还失去了很多更快乐的事情,未来人工智能应该是可以都完成的。



未来,是否可以,不要在一种内卷竞争的氛围下,去欣赏音乐给人带来的美妙,舞蹈和体育给人带来的身体上的欢愉,健康与幸福!其实作为人,我们想让更多的人,当下的生命体验是快乐的,非要给人设置压力动力和目标吗?



继续呼吁美育教育。



人之所以是人,需要一种环境,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



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安定幸福与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