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育和西南模范的差异,是两个校长的差异,不是生源的差异

(2023-11-26 00:34:38)
华育在上海市是排第一的民办初中。



西南模范和华育都在徐汇区的南边,西南模范的初中在徐汇区排名第四。


 华育和西南模范的差异,是两个校长的差异,不是生源的差异
华育和西南模范的差异,是两个校长的差异,不是生源的差异



徐汇区排第二的是世界外国语,排第三的是西南位育。都是几个民办校。



这个基本上是一个学校的综合排名,尤其是初中升入高中名校的学生数量。



曾经在西南模范工作的时候,校长是汪劲松,政治学习的时候他跟我们说,华育的优势是生源,如果我们生源也像他们,也一样会获得他们的成绩,当然没有在华育工作过,校长这样说,我们就这样信了。就真的以为华育掳走的是全市小神童。我们招进来的是二流小朋友。



后来又在华育工作过,我知道了两个学校的区别,汪校长说的不对,是校长的区别,管理的区别,不是生源的区别。哪怕是一样的生源,4年下来,西南模范还是会落后华育。



华育对外,表面上看是两个不同的学校,初中高中分开的,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事实上华育和上海中学的高层管理是同样的人。



西南模范对外对内是高中初中是同一个学校,管理层当然也是同一个人。



下面我来帮你PK一下这两个学校:



华育不很主张,老师课们间中午放学拼命抓学生,不允许某些老师拼命的挤占了学生的精力。对老师的评价是,别人不加班就能完成的事情,你凭什么要加班才能去完成?效率低下的老师是不被欢迎的。



西南模范这一点恰恰相反,领导鼓励老师们牺牲奉献,鼓励老师中午课间下午努力抓学生,学生排队到老师面前面批作业,中午时间一个教室里就有好几个老师,办公室里也堆满了学生,所有人搞得像猫抓老鼠一样。我很不喜欢这样,那时候我在西南模范工作,我只是抓几个学生来坐在旁边,给领导做做样子,否则领导认为我不努力。



华育备课组上课的PPT,布置的作业,学生测验的卷子,即上课内容,全年级是一样的。由教研组长来给大家提供。他们提倡,老师你一个人优秀不叫优秀,团队优秀才叫优秀。



西南模范不是这样,基本上各干各,希望老师们之间竞争多于合作。曾经学校里两个教高三的同一学科的老师,因为怀疑隔壁班级学生转抄笔记的问题,两个女老师还吵架。搞得也是每个人疲于奔命的。老师们都是生怕教学成绩别人超过了自己,所以老师只能忙于工作,各干个,防范大于合作。



华育的教务服务,效率也比较高。监考前我去领卷子,他们一组一组,一组7份都是给你数好的,班级里座位七七四十九个人,去了就发,不需要老师进了教室再一份一份数卷子。



华育的学生活动,学生表演质量比较高,家长端动员的力量,社会动员的力量参与学生演出,鼓励学生参与艺术表演,活动质量比较高,化妆剧目舞台效果,都有一定的水准。



学校嘛,总是有些文体活动的,有的学校都在凑合,得过且过,不很重视,学生活动演出质量也不高,华育要比西南模范搞的好的多。别小看这些活动,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感和成就感。



预初招生的时候,从海量学生中筛选进去的,其实绝大多数孩子的天资水平是差不多的,但是四年下来出口差异还是有点大的。



所以,某学校比不过别校的重要因素是校长,但是他们却常常把原因怪罪为生源和师资。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长期会进入良性高效循环,但有的不行,良性循环还是行的,毕竟学校嘛,但是进入高效循环却很难。



那几年,华育校长是李英,西南模范的校长先是汪劲松,后是夏**。李英的出镜率不算太高,她会放手给下面的人做。汪劲松的出现率很高,他经常亲力亲为。



汪劲松是官方委任的特级校长,而李英不是。



学校的风格和差异是他们的差异,而不是老师的差异,也不是生源的差异。



他们现在年龄都很大了,都曾经在这两个学校任职很长时间,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他们都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



但是学校在他们的管理下以及他们培养的看重后续年轻人,肯定也是按照他们的眼光筛选的。



学校是有惯性的,青年一代的教师在他们的管理下成长的,会形成固有认知。



华育换校长了没有,不清楚,西南模范是换了。原来的教师们形成的工作风格也不是一下两下能转变的。新校长鼓励什么,也不是立竿见影的。



徐汇区不同的学校,校长之间,他们并不是很要交流各自的管理方法。成年人的社会嘛,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最好的。



只有在这两所学校都待过,你才真正知道他们的真正差异。



一个学校越来越好,肯定是校长的能耐,一个学校越来越差了,肯定是校长的问题,这学校越来越平,肯定是校长不努力,这个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当然官方的评价和民间的评价略有区别,官方可能看你是不是听话,是不是跟上面关系好,利益站队站好了没有,民间就看升学率,就看学生出口成绩。

评论:1.华育的集体备课做法明显要更好,这也是目前教培机构的通行做法 这样也可以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的一致性 单打独斗显然不利于发扬集体智慧形成合力。其二关于生源问题,是否入口差异有出口差距那么大? 华育自己说校长是司机、教师是汽油、学生是发动机,如果是这样的话 司机的重要性显然是摆在第一位的,但师资生源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少了或短了哪一环都会呈现最终结果的巨大分化。

2.生源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呀,而且其实作为xnm的本届毕业生,个人认为xnm当时小升初是真的蛮好考的(本人上的普通公办小学主张快乐教学,本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自己也没想到被录了)所以招进来的学生肯定比不过华育啊。这就是为什么xnm卷子多抓得紧,出了名的卷,就是为了像我一样非常普通的孩子通过裸考考上市重点(事实证明刷题是有用的,本人不算尖子生,但能妥上八大)

3.哈哈,蛮能扯的。校长对学校的作用其实不那么大,学校这个组织的差距是主要因素、生源差距是里面决定性的。

4.你的观点有偏颇。面试时代,华育的生源肯定是高于徐汇区甚至是整个上海市的。这些带有鸡血基因且基础扎实的内卷生。一旦他们视学业为生命那肯定是其它学校无法比拟的,当然个别学生特长也很突出。你的言论中有偷换概念,你把某个学生的特长突出演变为华育的素质教育也强大。以偏盖全吧。你这叫得了便宜还卖乖。我曾经认识一位华育的学生。家长信誓旦旦,我家娃从不补课。还被南模自招了,这话鬼都不信。你让华育的学生从六年级入校开始以快乐、素质教育为主。只学习和做书本上的习题。你敢保证四年以后的中考能胜过西南模吗。恐怕李专家也不敢保证。但我敢说肯定会被西南模完虐。实在不行,明年中考是摇一代上台展现的时候。你还在华育的话可以自我比较一下。

5.看你留言内容就知道你对你所评价的学校知之甚少,都是想当然。华育素质教育不少,还特别重视书本内容。不客气的讲,能把课本例题和课堂例题吃透的学生基本就可以很优秀。上难度的是小班,只有少数学有余力的才能参加。华育一视同仁强抓的是错整以及有限时间内的完成度和准确度。

6.我只喜欢看细节,结论自己推导。华育的语文、英语、数学的教学和试卷,我都认真看过,这么落后的知识灌输,如果不是因为生源好,哪来的彪炳战绩?可是想想后怕,这么好的生源就这么被糟蹋,华育真的是好学校吗?

7.两个学校生源的差距是内因,校长管理风格是外因,如果西模范的生源与华育互换,相信最终学生的中考成绩也能互换。

8.在教育领域,生源差异是第一因素。如果你还怀疑生源差异论,那说明你对教育没有什么认知。可以让你想想:华育某一年六年级招生,不招尖子生,专招只能读公办普中的一批学生。同样的校长和教学队伍,四年以后的中考和上一届面试生做全面比较。这个结果会让你由朦朦胧胧的意识到清清楚楚的真知。

9.首先,不要拿你的无知和主观来随便评价别人对教育的认知。华育你家孩子呆过么?四校你家孩子呆过么?你知道上中科工班里有多少平行班出来的孩子么?我说这个数据,是因为小学毕业到初中毕业有太大的可变性,这个可变性是靠家、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学校给的是环境,老师给的是用心,家长给的是支持,学生付出的是努力。当然弱者永远可以给自己找各种理由。24届恰好我也了解一些,正因为是摇号一代,所以学校老师更加用心。当然,我现在也没数据说服谁,只能等明年自招和中考数据来验证了。等明年结果出来了,看是打谁的脸。
中考是区内比,摇号生源别的学校老师教不好、不愿教,不代表好的学校也教不好。不需要每个人都拉到很高的程度,只需要在区内比时,超过区内大部分即可。24届,看自招和中考数据说话,如果还是远远领先区内其他学校,那结论不言而喻。

10.我觉得校风很重要,校长的治学理念很重要,不要太功利,只见眼前的分数,教学竞争应该良性竞争。小升初的孩子,可塑性很强,一味强调生源,领导也有推卸责任之嫌。(校长对外强调生源,对校内老师又强调的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恶性竞争,把我们很聪明的孩子都“折磨”成疲于应付各位老师的小陀螺,以至厌恶学习,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潜力被无情耗尽。因此,生源差别确实存在,但并不是主要的。想一想:11岁的小孩子之间,智能差别很大吗?
差多了,华育没摇号前真的是集上海所有精英孩子之地,上海中学的嫡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