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上课睡觉的好学生中我想到的
(2023-09-27 21:43:29)从一个上课睡觉的好学生中我想到的——广东省陈维坚名师工作室(方平平)实习周记(三)2023年9月17日至23日
原创
方平平 广东省陈维坚名师工作室 2023-09-27 08:00 发表于广东
盯上他已经有一段时间,只是开始的时候也蛮多学生在上课打瞌睡,所以在大流中不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逝,身边很多学生在老师们的“干预下”已经不怎么打瞌睡,这时候他便凸显出来。随之突显的还有他的“身份”——文科第一,身边同学公认的好学生。
“好学生”与“上课睡觉”这对貌似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词,在他身上出现,矛盾的有趣,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我负责组的组长。
遂在一个晚修他交作业之后,单独将他留了下来。原因无他,只是这天上课的时候他起码变换了四个睡姿而已。
图片图片为他的睡觉姿势之一
在“采访”中,他吐露了上课睡觉的心声:
师:“昨晚几点睡?”
他:“11点啊,很早就睡觉了”
师:“那怎么一早上就打瞌睡?”
他:“第一节课太困啦,早上6:00就要起床”
师:“怎么不眯一会,下课的时候?”
他:“早读下课吃早餐,第一节下课还要升旗,又累又困,”
他(补):“而且又是周一,周末睡的很够,回来要早起,适应不了。”
师:“上什么课都这样吗?”
他:“文科的好睡点,都能懂。数学和英语相对不会睡。”
师:“文科的成绩好吗?去年排名怎么样?”
他:“文科第一”
师:“(惊讶)所以上课不听你怎么补回来?”
他:“上课的内容有些很简单,课后看书就可以了。”
总结下来,研究上课睡觉的现象也有一门学问。
一、客观因素
(1)从地理角度分析:离老师的远近、与老师视线的中心距离。
(2)从时间角度分析:比较危险的时段有——
上午第一节课与第二节课,还没有睡醒时(这位同学便是在8:35分的课上睡着);
上午最后一节课,已经开始疲乏时;
下午第一节课,午睡没有睡醒时。
当然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提及的时间段:周一,容易出现“周一综合症”,学生从周六周日的休息中还没有缓过神来,遇见上述时间段会睡上加睡。(所以这位同学在一节课中幻化了四种睡姿)
(3)从学科角度分析:历史相对主科数学、英语来说更简单,且学生重视度较低。特别是艺体类学生,例如体育学生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后可以免考历史,所以对于本学科不重视。
二、主观因素
学生自身:自身晚睡没有精神;主观不喜欢教师的授课方式,听不进去课;觉得课堂太简单无聊。
当然,学生睡觉,教师也不能“独善其身”,亦要反思自身的责任。
笔者大概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是否是传统的满堂灌,有没有把握“学生观”,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2.
教学的目标是否合理,会不会存在太简单或者太难的问题
3.
有没有关注课堂,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讲授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动态。
三、从学生观出发解决问题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在落实“学生观”的层面,减少甚至消除上课睡觉的现象呢?
老生常谈是让学生爱上上“历史课”,如何做到呢?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学生,了解不同的睡觉原因,对症下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2.评语,评语是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好的、认真的评语,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会自然而然喜欢这个学科,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
3.座位尽量轮换,老师的关注范围也要广。
4.可以在课前以相关的历史故事导入,先吸引学生的兴趣。
5.课堂内容要匹配大部分学生的水平,难了调低,简单了拉高。对于优生于后进生可以额外制定方案。
6.在危险时间段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站起来学习,学会克服困难。(或者去洗脸)甚至可以先让学生们先集体趴十分钟(如果大部分学生状态都不对的情况下)。
7.等等(目前能够想到的如上)
当然,除此之外,必然还有其他的妙招。但是限制于笔者的经验与年纪,能够想到的只有上述之。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学生偶尔的打瞌睡其实并不是非常大之事,教师只需要悄悄走过,点醒即可,不需要上纲上线,有可能会导致更极端的事情发生。例如,学生从此厌恶这个令他颜面尽失的教师以及他的课。
对于那些经常上课睡觉的学生,或者已经观察了到一段时间的学生,不妨课后与他了解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不拿有色眼光看待学生,与标签化学生。
毕竟,谁能说上课打瞌睡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呢?毕竟在之后的课,我就没有怎么再见过他打瞌睡。
前一篇:处理一堂公开课及其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