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点崩溃,面对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感觉到束手无策
(2023-09-24 13:50:33)题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走的路,不必强求。
大家好,如果大家想看泽哥的文章,建议当天晚上阅读完毕,觉得有帮助,有可能以后要再慢慢看的,不建议点击收藏,建议直接截图保存,因为收藏之后可能就再点不开了,这时再找泽哥要可能也没办法要到了。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心情不好,有时候是莫名的烦躁,有时则是会碰到一些让人烦躁的事情,这个月基本上就是后者了。
让人烦躁的事情暂且不谈,也没法谈,还是聊聊最近让人崩溃的事吧。
先问各位家长一个问题,做数学题,一定要列算式吗?
可能应该是要列的,因为我们中学做的所有数学题,似乎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算式最终把题目做出来的。数学都是加减乘除,那哪能不列算式呢?
那下面这个题该如何列算式呢?
请把0、1、2、3、4、5填到下面的方框中,使得算式成立.
-=-=-
有个孩子拿着这个题来问我,非要来跟我说:老师,这个题我知道答案怎么填,就是不会列算式,老师这道题怎么列算式?
我说:这题不用列算式啊,试一试能试出来就可以了。
孩子接着说:我妈非要让我列算式,说每道题都要列算式,要不就打屁股。
我说:哦。那你就回家挨打去吧。
摊上这么个妈,这孩子也挺不容易的。家长总会认为自己大学毕业,懂的肯定很多,就因此来指导孩子,但殊不知有时指导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大学毕业不会做小学奥数题很正常,小学语文题也不一定都会做啊。
还有,老朋友们都知道泽哥特别喜欢枚举的这个专题,所以有事没事就老用枚举来举个例子,有事没事也会考个枚举,讲个枚举。
最近一次讲枚举的时候,讲到说“用1、2、3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我还没讲过加乘原理,所以本意就是想让孩子们都枚举出来然后数,好一点程度的能枚举时候找找规律。结果有个孩子说“都列出来这方法太麻烦了”。于是我就对这种思想展开了一番说明和教育,无非就是做题不能怕麻烦,算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先学会走再学跑,等等。然后就又开始做下一道题“用1、2、3、4组成的四位数中,1不当千位,2不当百位,3不当十位,4不当个位,一共有多少个满足条件的四位数”。然后这个刚才说“麻烦”的孩子又是直接用算式来做的,果然就做错了,我说他做的不对,他还问我算式哪列的不对,我说咱们讲的就不是列算式的方法,他还问如果用算式的方法做哪不对,我说这题就不好直接列算式,就是得列出来找规律再列,他一副不太理解的样子就回去了。
现在的很多孩子,超前学的太多,该打的基础并没有打好。一个二年级的孩子,非要用四年级的方法来解决二年级的题目,以为是“降维打击”,但事实上,“杀鸡焉用牛刀”,孩子跳过了本应在二年级时培养的思维方式和做题方法,在基础没打牢固的时候就学习高年级的内容,真学明白了也行,但通常是学会了样子但没懂实际含义。不信大家问问自家孩子12÷3=4这个算式怎么念,代表什么意思,看看孩子能说明白不?
泽哥遇到这种情况很无奈,是因为我知道很多情况下这不是孩子的问题。但凡谁学会了一点所谓“高级”一点的办法之后,都不想用“低级”的办法了。这就跟能用洗碗机洗碗谁也不想自己每天吃完饭去刷碗一个道理。但学习不是洗碗,学习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没办法跳过前面而直接去学后面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强调“慢就是快”,就是这个意思,打基础的时候就是这样。地基没建好就迅速起高楼,不塌才怪。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到六年级时候来问我,说“我家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了,怎么到现在成绩还是上不去”,因为这个事并不在于是几年级开始学,而是在于具体是怎么学。
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了解,但现实中的很多情况下,谁又能抵挡住揠苗助长所带来的的短时间优势呢。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也没办法和家长沟通说你别让孩子学了,毕竟都学这么多了,也不可能停下来,而且,人家也有人家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停下的那种目标。另外,家长们都认为自己给自家娃规划的挺好,自家娃也学的不错,别人的建议其实也很难听进去,那何苦到家长那去找不痛快呢。
所以,只能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多和娃唠叨唠叨了,希望娃自己能听的进去。顺带安慰一下自己,这么学应该也能学的挺好,再说谁的学习之路上没走过弯路没有遗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