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教师谈病态教育——不叫老师呼官职学校也染官场病

(2023-09-08 23:55:19)
如果你在一所学校门前,看到一大群男女点头哈腰地簇拥着一个重点人物在拍照、鼓掌,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学校的老师们在众星捧月着校长。

然而,这却是真实的场面。不少基层学校,校长检查一下环境卫生要拍照,查看学生宿舍要拍照,甚至到教学楼上走走也要拍照。前呼后拥的一大群主任、后勤人员跟随,就差派电视台搞直播了!

教育的官场病越来越严重,甚至有时候让你不知道这环境是不是在学校。

一个刚刚入职不到五年的男教师,由于熟稔官场的门道,巴结校长有方法,很快就升任为年级部副主任,从此这个不足一米六的年轻人把普通老师都看不到眼里,眼睛始终望着天。只有在校长面前,大家才能一睹他满脸的笑容与点头哈腰地奴性。

古来就形成规矩:在学校,老师见面都要称呼“老师”,除非是很熟悉的老教师之间直呼其名。但这个新任副主任,对老师们(绝大多数比他的年龄大)从不称呼“老师”,而是直呼其名。

这个机灵早慧的主任在一次年级部会议上说道:“叫老师名字,起初我还不自然,慢慢也就习惯了。”也许在这位官本位主任的心里,觉得称呼老师为“老师”,有损自己主任的形象,降低了他的身份吧。

这样的官场文化下,老师对学校做领导的都是称呼官职:校长、主任、主席,称呼“老师”似乎已经落伍了。而做领导的,就是对老师直呼其名。

做了领导,在学校自然会很吃香。如果你能看到学校的绩效工资、学末奖励明细,那么拿得最多的就是领导层面;职称晋升,领导也总是最先占了先机。

过去的领导,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今的领导,事事占先,从不会把好的待遇、机遇让给其他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老师,都想争着做学校的领导!


不可否认,大多数学校领导是干出来的。但还有一部分领导,教学成绩一般,管理水平一般,就是沾了领导的光,所以各种好处都有份。不仅如此,如果有教师与领导有亲戚关系,自然也一样跟着沾光,享受不一样的待遇。所以,夫妻在一所学校,如果其中一个是领导,其配偶必然年年是优秀教师!

教育界有个奇怪的现象,当场打分的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比武等活动鲜有校长参加。而那些不用露脸只需递交材料的评选,如教研课题、微课、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评选,校长不用参与,但名字总是排在第一。

校长本来应具有高风亮节的品质,校长的思想境界理应高于普通教师,要有起码的学术道德和人格尊严,自觉抵制挂名现象。但在基层学校,校长掌握着教师职业生涯的走向,教师主动把校长排在第一位实属无奈。

以校长的教学能力,想在课题和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只要扑下身子认真研究,都是不成问题的。校长一般都是经过苦干,从教师慢慢走上领导岗位的。但很多人成为校长之后,怠慢了教科研活动,不动笔却能成“第一作者”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教科研和各种比赛都有“含金量”很高的证书,关系到评优选模和职称评聘。校长坐享其成,所以他们时常垄断了教育界的劳模,职称晋升也比其他老师快了很多。

这种风气,久而久之严重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的教师反映,课题写了校长的名字,立项的可能性大;而写自己的名字,可能性就非常小。其实,很多课题的立项书都出自教师之手,是校长打着“让教师成长”旗号挂了名字。

看到做领导的好处,就会让一些脑瓜聪明的老师心动。从此他们的心思不在教育教学上,而是放在如何巴结领导上面,投领导所好,金钱礼品贿赂,就是一门心思也要成为领导。不正之风在学校蔓延。

这是学校官本位思想成风的体现。说白了,也是一种教育腐败。

总之,只有校长自己不把自己当“官”看,才能真正破除学校的官本位陋习,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科研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