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人分三六九等

朋友的孩子下半年要读初中了,华附、广附、广外里面的一所,据说他孩子今年的初中大概有22个班,里面有8个左右重点班,重点班里面又有什么尖子班、竞赛班。重点班和普通班之间区分比较明显,都在不同的教学楼。学生之间按照学期考试进行末尾淘汰制+前几名升级制度,重点班成绩差的几名被淘汰到普通班,普通班成绩好的升级为重点班,有点像足球中超、中甲、中乙之间的升降机制,可以说这些学校每个学期都在高考。在这样的制度下,除非少数躺平的同学,大部分的孩子都被放在激烈竞争的环境当中,群体的压力让你不得不被卷入其中,只要比不死,就往死里比,智商高的孩子兴奋、跟不上节奏、父母孩子又不认命的就容易心态失衡。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理念在中国被执行得彻彻底底、清晰明了。这不是简单的鸡娃教育,简直是鸡精教育,中国人一生的攀比、一生的不幸福,就是这样从小培养出来的:
1、幼儿园开始比学校
2、高中之前比成绩
3、高考后,比学校、比专业
4、毕业后,比工作、比薪酬、比福利
5、在公司里面,比业绩、比能力、比心眼
6、同学之间,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
7、等到自己退休了,又比退休金、比孙子
幸福和不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人一旦产生了攀比心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除非自己能够成为圈内塔尖的那几个,不然是不可能感受到幸福的。
中考被卷成了高考,再给大家看一张图(如下),广州的金字塔型高中录取分数线,顶端和底部的学校录取线相差200分。当然,这还是普通高中,还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只能选择职业高中。虽然我们知道,自己花了巨资培养出来的985、211,毕业可能还要跟清北毕业生竞争一个中国石油的行政岗工作。然而,不管是为了孩子的前途、还是自己的面子,我们都不会甘心让自己的孩子沦落在最底层。
我在想,这样真的好吗?真的对吗?我觉得我们的社会不应该像金字塔,秩序太过分明,这样爬起来太累,一生都在往上爬,绝大部分人都停留在金字塔的某一个阶梯,向上仰望、向下俯视,会想的知足常乐,不会想的痛苦一生。少数人爬上了顶端,最后发现,顶端压根什么都看不到,一生奔波一场空,剩下只是孤独寂寞寒冷。其实,我们的社会不应该是金字塔,而应该像桂林山水,是一个山峰叠嶂又一个山峰,一道风景接连又一道风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顶峰在攀登。“因材施教”没有错,但因什么材,施什么教不能只有一个考核标准,一个只有标准答案的社会或许能够保持稳定,但一定会减少幸福、抑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