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娃最容易逆袭成为学霸的3个时间点
(2023-06-18 01:06:13)进入正文之前,我想先谈谈谈逆袭和学霸这两个词的限定范围,因为作为一个正经的数学老师,咱不能抛开定义域谈函数。
我觉得能考上双一流大学的都应该算学霸,我说一组数据你就明白了:中考后只有一半的人能上高中,在重庆,想考上双一流大学,得是高三人群中的前2%;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想考上双一流大学,得是高三人群中的前1%。
如果你对2%这个数据理解不是太深,想想自己的收入有没有达到前2%就明白了。
能考上双一流,就是绝对的学霸,至于清北,那应该算学神了。想成为学神,实力与运气缺一不可。我认识一对夫妇,他们夫妻俩都是清华的教授,可女儿却只考上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这说明学神主要靠天赋,一般强求不来。
要想成为双一流大学本科的学霸,并不需要特别高的天赋,如果掌握了高效的方法再加上足够的努力,普娃也能成为学霸。
所谓逆袭,指的是从中等生突进为优等生,或者从差等生突进为中等生。千万别想着直接从差等生飞跃为优等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普娃逆袭成学霸,有三个时间点最容易,当然我不是说其他时间点不可能逆袭,只是说其他时间点逆袭的难度比较大。
时间点一:小学五年级,男孩子更容易逆袭。
先声明一下,我并不是说女孩子智商不如男孩子,其实男女智商大体相同。只是因为女孩子的心智发育通常比男孩子早,所以小学低年级时,女孩子更听话更细心,成绩普遍要比男孩子好。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说大多数育儿网红家的孩子都是女孩,要是这些人生个儿子或许就不敢乱吹教育心得了,就是同样的道理。
小学的知识普遍比较简单,在四年级以前,主要拼准确率。到了五年级之后,数学题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从以拼准确率为主变成了以拼会不会为主。有一部分女孩子会掉队,同时也给了部分男孩子一个逆袭的机会。
要想抓住这次机会完美逆袭,关键是要让孩子从学习上获得成就感,从而变得主动学习。
莫言为什么喜欢写文章?他自己回忆说: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这让他体会到了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从此非常喜欢写作。
我以前曾经多次介绍过学霸的正循环,莫言的经历就非常符合这个正循环:如果孩子因为成绩好获得了认同,继而从这种认同中获得了优越感,他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是学霸的正循环,也是学习内驱力的一种来源。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如果能让孩子进入这种正循环,就有可能实现普娃到学霸的逆袭。
双减之后,部分地方小升初以摇号为主,许多孩子都不再学奥数。如果你能坚持让孩子学一点浅奥,就能让孩子学会其他人不会做的难题,从而产生优越感和成就感,更容易进入学霸的正循环。
时间点二:初中二年级,数学功底好的孩子更容易逆袭。
初一基本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初二正式进入了紧张的学习期,不仅新增了物理,而且各科目难度都有所增加,尤其是数学的难度陡增。很多孩子在这时会感到时间紧张,甚至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物理要想得高分,主要靠两部分:一是基本概念和基础性质要扎实,二是做数学应用题的功底要好。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功底好的孩子,可以快速完成校内作业,还能有余力继续深挖;数学功底不好的孩子,光校内作业就得忙活到深夜十二点。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都知道,从初二开始,数学功底不好的孩子会越学越吃力,最终甚至可能沦落为差等生。
时间点三:高中一年级,初高中衔接做得好的孩子更容易逆袭。
近些年,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效果非常显著,许多知识点都被弱化,一些曾经熟知的定理也在被减之列。但减负的关键是各层次一起减,初中减负了,高中的内容并没有进行对应的调整,这就造成了初高中教材衔接不紧密、断层较多的现象。
以数学为例,高中数学开篇就是集合与函数,涉及的很多题目都要用到二次函数,高中老师大多默认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部分内容,但初中对初中对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要求很低,甚至连韦达定理都成为了超纲的知识。高中的解析几何中,处理圆锥曲线问题时,对因式分解要求也比较高,但现在初中的因式分解难度已经被极度弱化。(相关阅读:大盘点,那些初中老师不教而高中却急需的知识)
所以许多孩子在刚进入高一时,都会感受到当头棒喝,就此沦为数学困难户。如果能利用好中考之后的暑假,深入抓好初高中衔接,查缺补漏,在高一时就更容易逆袭。
这3个最容易逆袭的时间点,说起来很轻松,但真要想实现逆袭,必须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努力,不然凭什么弯道超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虽然古老但永远不会过时。
前一篇:鸡娃,还是不鸡,家长并没有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