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老师也要实行末位淘汰制?

(2023-05-22 11:09:07)
我加入了一个全是老师的小群,昨天群聊中出现了这样一段对话。

 中小学老师也要实行末位淘汰制?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有一所学校的领导宣布要对老师进行末位淘汰制,把排名靠后的老师发配到乡下。

我对这位老师的具体情况也不熟悉,但仅看“淘汰到乡镇中学”这几个字,我猜这大概率是一所实行县管校聘的学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末位淘汰开始在很多地方流行起来,现在这股风居然刮到了学校,刮向了教师群体。

对末位淘汰制,我的看法已经在上面的群聊中说得清楚:这个制度如果在学校实行,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根本不适合。

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地方很多,最有名的是华为,但人家主要针对的是领导和技术专家。但是,学校有学校的特殊性,学校并不是企业,在华为实行得很好的政策,到了学校很可能会水土不服,适得其反。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IT行业的制度,并不一定适合学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都知道,可惜现代的许多管理者却不明白。



想想看,如果在医院实行末位淘汰制,会带来什么后果?我猜治愈率和死亡率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造成的后果就是没有医生愿意接危重病人,也没有医生愿意去ICU,大家都宁愿接受感冒病人,没有人愿意去做稍微复杂一点的手术。这样的医院,肯定会出大问题。

这所学校末位淘汰制中的三个评价方法,都不科学。

首先学生成绩并不是单纯取决于老师。如果碰上个生源较差的班,一节课得有一半的时间用来维护课堂纪律,再牛的老师也只能望之兴叹。如果碰上个生源很好的班,即便老师上课打酱油,学生成绩也可能很好。所以用学生成绩来评价老师,这件事很不科学。

其次是学生打分的主观性太强。如果有两位老师,一位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只要完不成作业,老师就会严厉批评;另一位则对学生十分放纵,平常和学生嘻嘻哈哈打成一片,大事小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为青春期懵懂的少年,学生大概率会给后者打高分。如果让学生给老师评分,并以此决定老师的走留,以后老师几乎不敢严厉批评学生。

最后是领导打分并不能保证公平公正。每个人都喜欢听奉承话,不喜欢听逆耳的忠言;每个人都喜欢成为世界的中心,不喜欢别人对自己不理不睬;每个人都希望大事小事都能有人代劳……。让领导打分的最终结果,是那些成天围着领导溜须拍马的人才能得高分。


中小学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很难找到量化考评的科学方法。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大学里就可以实行末位淘汰制?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学老师最主要的考评是通过论文和项目,非常容易量化,基本不涉及与学生打交道的部分。

现在校领导通常只能把控教师的晋升,或者可以调换教师岗位,但一般不能解聘教师。等如果实施末位淘汰制之后,校长的权力将变得更大,直接决定着每个教师的进退去留。

即便你教得很好,校长只要想淘汰你,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分班的时候给你一个生源很差的班,打分的时候再随便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可以了。理由总是很好找,而理由和原因往往是两回事。

越是教学能力强恃才傲物的老师,越容易在这类考核中出问题。劣币驱逐良币才是世间真理,强如任正非,也曾被迫离开体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北下岗政策全面铺开的时候,决定权主要在单位。当时的情况是:许多庸人为了能不被下岗,不仅倾家荡产式的送钱送物,而且卑躬屈膝式的为奴为婢,甚至送妻送女;许多真有本事的人却被迫下岗。


人性是相通的,一旦末位淘汰制全面推广,你会发现当年发生东北的故事将在学校重演。

大多数人想象中的末位淘汰,是师德有亏、教学水平低下、成天躺平混水摸鱼的老师被淘汰;实际最可能发生的末位淘汰,是没有关系、为人刚直、不懂溜须拍马的老师被淘汰。

其实,也不是没有学校实行过末位淘汰,比如二十多年前全国许多省份就在轰轰烈烈地推广,结果除了上面我说的那些情况外,还有许多老师弄虚作假,在考试前偷偷给学生漏题,导致学生成绩虚高不能反映真实水平,最后在升学考试中成绩一落千丈。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二十多年前刚被证明过不可行的教师末位淘汰制,现在居然又死灰复燃了。

所以我在群聊中表达的意义是:对教师进行末位淘汰,这个事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