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传统意义上的奥数学习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的?

(2023-04-06 08:50:44)
之前在直播中,曾经聊到过一个问题,也是很多家长都曾经问到过我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几年级应该开始学奥数?因为这个问题面实在是太广了,所以在直播中大致讲了讲每个年级的特点,以及开始学奥数需要具备的一些前提条件(具体直播回放可在b站中进行搜索)。但是很多家长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观点,或者有小学时候学过奥数的家长回忆起自己小学时候的学习情况时,似乎发现,好像小学三年级曾经作为过奥数的一个分水岭存在。三年级开始学奥数,似乎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个普遍认识,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本着“先说是不是,再说为什么”的态度,我先来说说“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奥数学习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

当然,这里加上了“传统意义”四个字,因为如果大家曾经看过我之前聊奥数的很多文章,大家会发现,由于奥数范围的拓展,导致一切课内数学的引申和拓展内容都被归到了“浅奥”的层次,而真正和“奥林匹克”相关的数论、图论、构造、论证等部分内容,小学真正能接触到的且掌握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再加上大约在十年前就开始有了一二年级以及学前的奥数班(现在叫思维班),所以现在奥数的界限没有那么明显。那这里讨论的“奥数”,更多是不以提前学为目的,而以拓展思维以及竞赛培养为目的的奥数,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奥数了。

有很多实例是能够证明,在有经验的老师眼中,奥数确实是从三年级开始的。

(1)泽哥自己小时候学奥数是三年级开始的。那时候是教委公办的奥数班,没有一二年级,刚开始就是三年级。而且还不是一上三年级就开始上,上三年级之后先去参加区里的选拔,选拔上了才去上课,现在还记得,第一讲应该是“植树问题”。
(2)高思导引是从三年级开始的。高思导引,即最早的巨人导引,作为小学奥数界使用范围最广的练习册(注意,导引不是参考书,练习册更为恰当),一直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导引的编写老师,大多有自己学过奥数的经历,或者是在北京教小学奥数的第一批老师,专业性上有保障。
(3)杯赛考试关于年级的划分。最早,北京小学的杯赛是只有六年级的。后来变成了有三四五六年级,再后来,虽然加入了一二年级,但在行政划分上,也和三到六不一致。即便到现在,大家还是会发现有一些数学活动,是只从三年级开始的,而也有活动,是只针对学前和一二年级的。因为目前杯赛全部被取消,所以这一点上大家可能感触的没有什么深了。

那为什么后来一二年级也开始有奥数了?(但一般不是叫奥数,叫思维)

一方面是当奥数学习由体制内授课变为由课外机构承担起了奥数授课的职责后,机构为了盈利,要扩大招生规模,所以一方面不少不适合学奥数的孩子来学奥数了(所以才有了减课外负担),另一方面,只从三年级开始学奥数已经不能满足机构的招生需求,需要向下探到一二年级,所以开始有了一二年级甚至学前的内容。
另一方面,的确有一些孩子从学前就表示出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家长想好好培养但又不知有什么方法,于是和机构的课程一拍即合,慢慢的,低年级学奥数(思维)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但如果深入去看机构在一二年级的授课内容的话,我们会发现,确实有一些内容是思维方面的培养,但更多内容,则是提前学习后面要学的知识。当然这一点家长其实是很难自己发现的。这一点后面会提到。

前面说的是确实传统意义上奥数是三年级开始,那具体是为什么呢?

其实说来说去只有一个重点原因,那就是:奥数的重点并不是超前学,而是往深学。既然是要学习的更加深入,拓展所学内容,那就需要孩子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而三年级的孩子才算是具备了一些基本知识。

我们来看看孩子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都学了哪些知识:
为何传统意义上的奥数学习都是从三年级开始的?


可以看出,在数学最基本的计算方面,截止到二年级,也将将学完10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位数和一位数的乘除法,算是在基本计算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开展一些像和差倍这样基本的应用题了。而在二年级之前,基本计算只有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些基本图形的认识,不是说没有可拓展的内容,像巧算、排队问题、天平问题、几何计数、逻辑推理等都可以展开,但毕竟内容不多,而且不太能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当然,有家长可能觉得“这些基本内容在家自己教教就可以了啊”或者“现在不是也有机构开设的一二年级思维班吗”。可以说,能够自己在家教明白的家庭,一定具备家长会教且孩子足够聪明两个条件基本上才可以,缺一不可。而机构一二年级的思维班,绝大多数,都会超前进行学习的(因为不超前的话可讲内容太少,撑不起一年的课程)。所以低年级很多家长有感触,说“因为上了某某课外机构,孩子校内成绩都变好了”。但事实上,即便孩子没有上这家机构,或者上个不超前的机构,孩子成绩也会变好,因为孩子成绩变好,单纯就是孩子每样东西学了两遍而已。而如果抱着“学奥数是为了校内成绩越来越好”的这个心态继续学下去,是会吃很大亏的。因为这就本末倒置了,更合适的顺序是:因为课内学得好才去学奥数。

正因为三年级之前课内学习的重点是在基本计算上,所以三年级奥数的重点,也会放到计算相关的专题(例如巧算、等差数列等)以及计算引申出的小学最重要的应用题版块(和差倍、归一、年龄、盈亏等),当然,这里也会有些提前的内容,比如把课内四五年级(版本不同进度不同)的鸡兔同笼问题大多也都会放到三年级应用题版块一并讲了。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极少数的了。

当然,从三年级开始,校内数学难度的加大,导致班上孩子的数学成绩开始进行一定的区分,适合学奥数的孩子更容易在这个环境下被选拔出来,相比较之下,这个就是没那么重要的一点了。因为孩子真正到五六年级奥数学的好坏,和孩子到底是几年级开始学的,并没有什么本质的联系。我之前教过的那么多孩子,有四年级开始学就能学的非常优秀的,也有一年级开始学到最后也没怎么学明白的。所以学习的这件事情,其实真的不在早晚。
当然,本文说的都是“传统”的奥数学习情况。因为最早的奥数学习,是官方自己办的奥数培训班,而且最关键的杯赛成绩也是六年级上半学期结束之后(北京的迎春杯)或者六年级将要结束之后(全国的华杯赛)的比赛成绩。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也没有提前学习的需求,而且老师十分了解校内授课的进度,于是在奥数的学习上也没有太多超前的部分,而是专心去做校内的拓展,所以虽然那时奥数和升学也挂钩,但学生的奥数学习大多比较纯粹,因为只有通过了区里选拔的孩子才可以去学奥数,一方面人数较少,另一方面也都是真正对奥数感兴趣且热爱学习数学的孩子。

现在想想,要是官方以后真能再次接手,完全从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角度去选拔和培养适合学奥数的同学,其实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只不过,历史的车轮可能很难倒退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