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孩子与爸爸关系不和,很可能缺失三种品质,影响一生发展

(2023-03-30 16:49:31)
引言

我们从小就会唱一首歌谣:“世上只有妈妈好”。但是却没有一首歌谣,是我们从小就吟诵爸爸的,所以很多家庭都会忽略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

假设一个孩子长期的和母亲居住在一起,那么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表现都会偏向女性化,做事变得优柔寡断,决策力不强。而父亲在生活中的缺失,会使得孩子体会不到父爱。

任何一个孩子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他们自我意志力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如果经常和母亲呆在一起,会被母亲的温柔关怀所触动,面对事情时有可能退却、害怕。因此那些和父亲关系疏远,甚至和父亲关系不和睦的孩子,他们身上相比于那些和父亲关系十分亲密的孩子,又缺失了哪些品质呢?这些品质的确实对他们未来的成长生活是否有影响呢?

一、与父亲关系不和谐后,缺失的第一种边界感品质
孩子从出生开始最先是由母亲照顾的,所以年龄尚小的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性会更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经常可以在小区的公园里面看到许多家庭氛围十分和谐的场景,比如一家三口在花园里散步,母亲从一开始牵着步履蹒跚的孩子,到后来慢慢地放手鼓励孩子走向父亲温暖的怀抱中。

这个现象就是逐渐将母子二人的关系,变成父亲、母亲、孩子三者共同组成的家庭关系,这个做法是十分正确的,对孩子和父亲关系之间的发展,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

再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在学校的校门口看到这一幕,母亲和父亲从自己的私家车下来,母亲的手上提着为孩子早已准备好的零食、晚餐,而父亲则在一旁帮母亲提着包,等到孩子向他们走过来的时候,父亲便会一把将孩子抱起,与其打闹玩耍。

而身旁的母亲则是笑眯眯地在一旁观看,这一和谐的氛围,不管是父亲、母亲还是孩子,那一刻他们的内心都是十分幸福、十分开心的。


但是,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是爷爷奶奶前来接送放学,他们的身旁缺少了父亲、甚至母亲的身影,而这种孩子在面对身边有父母来接的孩子时,内心会感到十分的沮丧,甚至会出现自卑的心理。也许他们心想:“为什么今天爸爸妈妈的工作这么忙,忙到都没有时间来接我呢?什么时候才能见他们一面呢?”

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家庭和谐发展,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是十分不利的。

在我来看,那些经常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他们不仅从外观的穿着打扮来看,整体呈现出一种内敛的形象。在面对与同学的交谈中,也展现出了不自信,会经常低着头倾听同学讲话,而不好意思参与交流。

在他们慢慢长大的这个过程中,人际关系意识逐渐淡化,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身边的朋友也很少,有些心理容易受到波动的孩子,甚至会出现抑郁的情况。而母亲正是这些孩子最开始学习的模板,母亲毕竟是一个女性角色的扮演者。


她们在生活中往往对丈夫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当她们独自抚养孩子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小心翼翼,更加的畏手畏脚,生怕他孩子受到一点伤害。

母亲会将孩子一层一层的包裹住,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也是会选择逃避,装看不见,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去了。实则不然,矛盾的不断积累,量变最终导致质变。

此外,在孩子学校放假之后的那些空余时间中,也是和母亲一起呆在家中,或者上课外辅导班,而父亲在周末时,没有将孩子带出去放松身心,陪孩子玩耍,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十分的空虚,自我意识发展十分缓慢。

这就使得父子、父女关系不亲密,甚至不和谐,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第一种优秀品质就是边界感。

二、与父亲关系不和谐后,缺失的第二种品质力量与勇气
其次,那些和父亲太好的孩子最容易缺失的就是男性应该具备的力量和勇气。那些和父亲经常不待在一起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往往更加敏感,一些事情就能引起他们情绪很大的波动,甚至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影响。


因为,父亲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母亲就承担着更多的角色扮演与责任,而母亲的行为表现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女性本来就是一个敏感的生物,孩子长期和母亲呆在一起,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情感动,即使这件事情无关紧要,他也可能牢牢记在心中,对别人“感恩戴德”。

但是,这种心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甚至步入职场,都是十分不利的。在职场大环境下,每个人都抱有功利的心态去工作,职场中也避免不了“尔虞我诈”。

这些和父亲关系不好的孩子,他们往往不敢和别人竞争,在面对上级领导布置给不属于自己的任务时,他们只能被迫接受,不敢反抗,选择忍气吞声,这种做法不但加大了他们日常的工作量,对他们的工作提升也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反而会拖垮他们。

甚至,当公司举办员工竞赛时,这些孩子也不敢报名,甚至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不敢与他人竞争。


在职场的圈子中,他们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要时常遭受别人的入侵和剥削,他们不会拒绝,没有对事情说不的勇气,直白一点来讲,就是这些孩子是胆怯的,是懦弱的。

当一些强势的孩子看到他们这种状态时,反而会理所应当的将本该自己的工作任务,强加到这些孩子身上,不断入侵他们的工作边界。

而这些和父亲关系不好的孩子,本来就缺少父爱,他们更想要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所以,他们在面对别人的要求时,往往都是假笑着去接受。

即使,这个工作会让他们一天的生活变得更加烦躁、更加困难,他们也答应了下来,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别人眼中,他们只是帮助自己完成工作的“工具人”而已,并没有将它们是为自己的朋友,甚至连工作伙伴都算不上。

三、与父亲关系不和谐后,缺失的第三种品质规则感
在我认为与父亲关系不好的孩子,除了会在边界力量勇气上受到影响,他们对规则的意思也并不强烈。


在如今我们这个现代化社会,虽然整体的社会风气是开放的、包容的,但是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开放的社会,也要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不然整个社会不就乱了套吗?

可能在刚刚说“规则”两个字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十分的冷漠,规则这两个字就好像是一种法律标签,贴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必须去遵守的,而这种规则往往会使得一些人内心不满,他们无法做自己内心想要做的事情,因此很多人会选择打破规则。

但是,打破规则的前提是他们要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破坏规矩后的后果。而一个孩子的规则意识,往往都是需要通过父亲,来帮助发展实施。

母亲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只能是孩子在不守规则后,内心受挫后,陪伴呵护的人,当一个孩子因为不守规则,受到惩戒、受到挫折之后,孩子的内心肯定是十分失败的,是十分害怕的。


这时候母亲就要扮演“安慰者”的角色去宽抚他们,鼓励他们。而父亲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告诫孩子遵守规则的那个人,如果不守规则,不仅仅是在社会中无法生存,在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中也无法长久生存。

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不守规则的人,比如在2019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整个国家的局势都十分的紧张。疫情的到来是很多人丧失的生命,但是即使可能出现性命的安危,还是有那些不怕死的人,不戴口罩,在大街上乱走乱晃,影响社会治安。

而他们的这种做法正是不守规则的,面对国家所出台的疫情防疫举措,他们无动于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危险真的来临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但是世上并没有后悔药,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所以在社会中规则是一定要遵守的,也是不能被打破的。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要不断地向他们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不能逾越规则线。

四、与父亲关系和谐的积极影响
而那些逾越规则,无视社会规章制度的孩子,他们所做之事完全是“无脑行为”。社会研究发现,那些与父亲接触时间较少的孩子,他们的智力发育,也相对比较落后,甚至是缓慢。


经常与父亲接触的女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发展速度是要快于男孩子的,这可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异性相吸”原理吧。

父亲在孩子整个生命中,就像是一个引路人,孩子从父亲的身上可以观察到什么是真正的男人、什么是真正的丈夫、什么是真正的父亲。

在我们如今的社会中,有一个词叫做“妈宝男”。顾名思义这个男孩子应该在整体的行为思考上都会依赖自己的母亲,好像离开了母亲就不能独立生活,甚至一些结了婚有了家室的男人,还还要将母亲结果去与自己同睡一张床。

这只是因为还没有从与母亲一同生活的环境中抽离出来,但这种情况换作是哪一个女孩子都是无法忍受的。

当孩子的恋母心里过于严重时,会使孩子的人格成长受到很大的阻碍。很多母亲都会过于的溺爱孩子,他们无法像父亲一样,形成一种男子气概,家庭关系发展也不会十分融洽。


父子关系不好之后,导致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很难开展,孩子会以关系不好为由,逃避与父亲的相处,久而久之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纽带就断了。

之后,孩子便会自觉地向母亲身边靠拢,母亲的教育方式与父亲的教育方式肯定是截然不同的!从女性的角度来说,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肯定是为了能够尽量陪伴孩子,即使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没有学到太多的知识,母亲们认为也是无所谓的!

在她们眼中只要孩子平安快乐,健康的成长就行,她们不奢求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有名望的人,只要幸福一生,能陪伴在她们身边就行。

而父亲的教育模式则是带有目的性的,他们希望孩子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养成独立性、养成坚韧性,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要畏惧退缩,而是勇往直前。


所以,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是提前做好教育步骤,他们会一步一步的启发并引导孩子朝着正向发展,更多的是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以及面对困难的坚韧性,所以很多孩子在长大之后,身上多少会带有父亲的一些行为品质或者生活习惯。

结语

但是我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毕竟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下,只有内心变得坚韧,才能在社会中更好的生活下去。

父亲和母亲作为孩子出生之后的第一任指导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两个任何一个角色的缺失,都会影响孩子心理和身体的发展。

父亲和母亲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不同的指导作用。对于社会中,那些和父亲关系不好的孩子一定要引起重视,避免他们在边界感、力量、勇气和规则感发展上,存在误差和缺失。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文献

《父亲在位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

《初中生父亲在位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父子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的现况研究》

《父亲在位、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