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二三事(荒唐的职称评选)
(2023-02-16 20:33:17)副高职称终于下来了,想想这些年来心里的那些憋屈,终于可以释怀了。
我的中级职称是2012年评上的,那一年我校的中级职称名额只有6个,但是报名参评的将近20个,这样就需要进行积分,本来我信心满满,毕竟工作这几年该比赛比赛,改写论文写论文,在处室当干事,也做了不少事儿,得到一些荣誉,自己也参加了很多大赛得了不少奖,还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得奖,我也作为指导教师获奖。
结果积分下来,我的名次是第7名,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后来呢,很庆幸的是,前6名里有一个老师的一项硬性指标被发现是有问题的,刷下来了,然后我就顶上去了,变成了第6名,那一年有惊无险的上了中级职称。
其实,那一年的职称评选极为荒唐,有些事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就在那之前一两年,根据政府的要求,另外一个学校和我校合并了,于是那个学校的老师,部分有关系的调到了各大局,如教育局人社局,或借用或抽调。剩下的绝大多数老师直接合并到我们学校,按照惯例,这个学校之前的公章是要上交的。可是在公章上交之前,这个学校很多老师都去找保管公章的领导盖了一大堆的章,搞了一些荣誉证书,如优秀班主任,校教学能手,校级学科带头人,先进班集体。。。
这样他们就凭空多了很多荣誉,相当于多了不少积分。当然盖章这件事不可能光明正大的,我也是后来听别人告诉我的。
接下来的几年,我认真上课、写论文、做课题、参加比赛。论文做的还不错,获得了省级蓝天杯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参加的大赛包括技能大赛,教学大赛,创业就业比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团委的微团课大赛…有的是自己主动想参加,有的是被动的安排任务必须参加,还好,也获得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奖项,有省级二等奖,省三等奖,市级一等二等三等多个,县级校级每年若干。
我们单位的职称积分是限分的,比如参加大赛获奖最高限20分,论文最高限10分,课题最高限10分,指导学生获奖最高限20分…
我呢,其他的分数都是满的,达到最高限分,只有课题这一方面稍落,只做了一个学校的课题。县级和市级的参加了,没有被选上,有点郁闷。等到了5年的年限可以上副高的那一年,身体出了一点问题,做了手术,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下半年评职称积分的时候,我也数了数自己的各方面积分,课题稍弱一点,这年我就放弃了。
到了下一年,课题方面还是没有进展,去参加积分估计也是打酱油,决定继续放弃。
第三年,有三位同事的两篇省级两篇市级的课题,都带上了我的名字,我就是课题主要参与者了,这样一来,我的最弱一环——课题的分数就满了。于是这一年我信心满满的参加了校内职称积分。结果分数不够,一共4个名额,我只排了第6名。
在上交积分文件签字的时候,我偷偷瞄了一眼我前面名次的几个,第一名的分数比我高了20多分,第2名也比我高了将近20分。
当时也没多想,认输,乖乖的签字确认。等回去以后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觉得好像有问题。要知道积分都限最高分了,怎么可能会比我高这么多分!
前面有可能分数比我高的部分,比如硕士研究生加1分,带毕业班一年加1分,最高限5分,中心教研组有一年算1分,这个不限分。可是中心教研组分两种,一个是毕业班的中心教研组,一个是本学科的大中心教研组。排在我前面的几位就在这个上面做文章,不知道从哪儿搞来了一些东西,在这个上面加了十几二十分,甚至30多分,一瞬间把其他不足的部分都补全了,还实现分数反超!
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是那位副校长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只认章,有章就算,管他真假!人虽然退休回家了,可这一切还是他留下的遗毒!!
未完待续!
而这个学校当时的校长,来到我们学校后成了副校长,而且分管人事,也负责职称评定。
这位副校长有一个论调我是非常反感的。就是讲到职称的时候,他讲过“我们制定了‘游戏规则’,大家就按‘游戏规则’严格落实”。职称,可以说对于所有老师的职业生涯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岂可儿戏?可在这位副校长眼中只是一个“游戏”?!
而这位副校长所讲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呢?只认章!积分的时候,各个荣誉证书盖了章就算!实际上每一个荣誉证书都有发相关的文件,发放证书的单位或者部门都有存档。他却根本不去考证盖了章的荣誉证书是不是真实的,导致我们本校的老师极为吃亏,那一年中级评审评定一共6个名额,5个是并过来的那个学校的,除了我这个增补上来的是本校的,那个硬性指标文件有缺陷被剔除的那个老师也是那个学校的。
后一篇:教师职称评审改革是好还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