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披露二三线城市高校引进博士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2023-02-09 11:03:46)
如若不是有幸亲自体验高校招聘博士过程的一环,我永远不知道高校招聘里的红与黑。党委书记与院长里应外合睁只眼,闭只眼,他们只管对方是博士,至于多塑料无所谓。

(一)造假的科研经历

不知从何时起,高校招聘除了看重学历,对具有丰富科研经历的博士尤其青睐。毕竟学校的排名与考核需要这些东西装点门面。

几年前我刚从国外回来,恰好系主任让我帮她审一份武汉大学博士的简历。此人其实专业不是很对口,是研究日本历史的。但是我所在的院系需要的仅仅只是语言类和文学类。

可是没办法,我们是二线城市,尤其还是小语种。能有小语种博士看得起我们学校我们得抬着花轿把他请进门。

我发现此人的经历中,本硕都是二本博士一本。但问题不来自这里,来自他的科研经历丰富得堪比学术有建树的名流。

每月论文发表数三篇,博士三年出了六本书。居然还有往欧美国家发日语类文章。如果你是个外行,一定觉得此人牛逼得我们要高价引进。

但然而我是在日本留学,来自一流学府。我目睹了太多以学术作为毕生事业的日本学者零社交的奉献于科研事业,我的导师也只是每年出书一本。毕竟写书是需要时间的。

毕竟阅读文献、批判质疑到提出假说再到论文构思以及收集材料,这些都需要时间。作为一名博士生,还有着博士论文的压力。他是如何做到比教授都还厉害的高产?

如此厉害,是否应该应聘一线城市而非我们的二三线城市的全国二本?带着这些疑问,我继续在他的论文数据里找到蛛丝马迹。

好家伙,11月份提交的个人简历居然出现了几个月后即将出版的论文ISBN号,这家伙是神算子吗?

即使你的稿子通过,你能够知道的也仅仅只是你的稿子将会出现在几月份的期刊,怎么能提前预知期刊号呢。

我把疑问告诉给了系主任。在接下来的试讲环节,这个博士真来了。他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差强人意,你很难想象这是个来自武汉大学的博士。

我说:“上报学院吧,资料有作假嫌疑不符合论文发表常识。日语也不好,又不是语言文学专业的。”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让我大跌眼镜。


(二)院长书记统一口径

我们的上报并未获得院长书记的认可。他们的回复是:这是人事处筛选的简历。只要他这个博士学位是真的,至于他的科研是不是假的,不做考证。除非你们可以找到其他可代替的博士。

意思很明显,科研经历造假也要,只要学位是真的。并且下达指示,要定这个博士。

我们发出的试讲成绩只有45分,学院却忽视系主任、教研主任的意见坚决要下此人。

如果我们不接受,等于违抗来自上级的命令。他们知道是他们筛选简历不严造成的。如果同意了我们的请求,也就等于默认了他们办事不仔细。

于是,一个荒唐的聘书产生了。


(三)自知理亏的博士逃离了

博士即将来报到的日子,我打电话给他只是想确认他是否科研造假。他委屈地发声:“我去四川试讲的时候,也是被这样怀疑。你们都不相信我。”

我说:“那你把那些对不上号的期刊如何解释?”

他:“是即将要发表的。”

我:“造假是要被开除的。即将发表怎么可能知道ISBN号?”

我又补充了一句:“其实你日语也不好。我们系的意见是,你如果科研好我们还是要你,教高年级或者教硕士课程不需要用到日语。但如果你的科研是假的,你来了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是期待你做科研,你日语没有优势。”

一阵沉默。末了博士说:“那我还是不来了。你们那里我是海投的,我也只是为了找工作顺利。”

听完,我久久不能平静。

后来因为这个事,院领导都觉得我们是对抗他们的权威和意志,处处刁难与为难。

所以,你想了解学术腐败是如何产生的吗?没有流于形式的评价体系和越来越卷的高校入职之路,又怎会有那么多的学术作假?

教育,望三思而后行。

因涉及到一些当事人的权益,不对事件中的学校和领导做披露。仅就事论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