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数·有意思

(2023-01-04 21:13:48)
2016年12月27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一份《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组令人感到惊诧的数据:

  目前全国中小学阶段在校生总数稳定在1.8亿至2亿左右,构成了我国课外辅导行业规模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体量巨大的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

  在2016年,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其中,数学学科的辅导机构接近四成,英语和语文老师分别占两成左右。

  虽然教育部每年三令五申,严禁将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尤其是奥数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却依然无法阻挡家长的报班热情。“一是义务教育严重不均衡,一边是择校的存在,让奥数成为了一种选拔工具。很多学生参加奥数培训,并不是为了在奥数比赛中获奖,而是为了把数学学深一些,由此提高成绩”,教育学者熊丙奇这样解释在我国奥数热高烧不退的原因。

  刘嘉 明心启智,良师如灯

  在武汉的中小学家长中,人人都知道一个和奥数有关的传奇名字:刘嘉。

  何以成为传奇?刘嘉本是一名高中肄业生,而近十几年来,武汉市所有进入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的学生,几乎全部都在他创办的“明心书院”参加过培优;

  有他亲自加盖印章的“明心资优生考试”证书,尤其在小升初的招生中,是学校考察、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

  采访刘嘉的那天,淅沥沥的小雨下又了几天,在明心书院的一楼家长等待大厅里,挤满了放弃周末,送孩子来培优的家长;他们中还有一些,每周末会从武汉周边的地区或赶城铁、或驱车前来;

  在2016年11月底公布的“2017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名单”中,七名武汉选手入围,全部是刘嘉在明心书院的学生。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和刘嘉提到这份“彪悍”的集训名单,他说:“这只是孩子们人生的一瞬间,一生还很长,这次成绩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一包漂天下,奥数友江湖

  虽然连自己都说不清楚下周会背着一包“漂”到哪里,但是每周六下午1点半到3点半,刘嘉一定会出现在明心书院小学高年级A班课堂的讲台上。

  接受我们采访的这天,站在讲台上面对着100来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孩(xué)子(bà)的刘嘉,身着一件满是飞机火箭图案的黑色夹克,和一条有各种奇怪图案布贴的牛仔裤,不仅完全看不到47岁同龄男人身上的暮气,甚至还有一点少年的嘻哈感,以及许多和中年男性老师固有的刻板形象风马牛不相及的不羁。

  更有意思的还不是刘嘉的外形。“任何一个数学公式,如果说不出来它是怎样来的,那么这个公式就像是一个孤儿;你不仅要说出这个公式的爸爸妈妈,甚至连它的爷爷奶奶也要晓得,你就能灵活运用了”,用一口地道的、充满俚语和俗语的武汉话,对着上百个在家里和学校已经很少说方言的孩子讲课,并且用这样的方式解释数学公式的学习原理——似乎的确是在讲数学,又不仅仅在讲数学。至少在为应试而学数学的课堂上,几乎没有老师会这样教学。这一屋子坐在A班教室的孩子们,用在明心书院工作的“奥数奶奶”汤老师的话说:“未来全部都是有可能进清华、北大的学霸”。那么辅导过一代又一代学霸的刘嘉,自然是学霸中的学霸。然而从6岁上小学到18岁高中肄业,刘嘉经历过一个学渣到学霸,又从学霸变成学渣的过程。

  学渣刘嘉,学霸刘嘉

  初中之前,刘嘉的数学成绩并不突出,“几乎没有上过90分”。从学渣到学霸的转机,发生的初一上学期。当上课和同学讨论《少林寺》的数学学渣刘嘉,遇到“成绩即是一切”数学烂老师,结局是被赶到教室门口罚站。少年刘嘉意识到,既然成绩就是尊严,还好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于是他找父亲要钱买了一套数理化丛书,开始疯狂刷题。

  一个学期后,刘嘉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从学渣变身学霸。刷题的过程,培养了刘嘉的自学能力,而学校老师的授业功能,对他而言只能起到辅导作用而已。现在看来,从小表现出的超常独立学习能力这件事情,决定了刘嘉日后的人生,和大多数人相比,注定会有所不同。

  而且,在初二人格养成期的年龄,刘嘉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良师。“是我们的新数学老师,也是新来的班主任。这位老师既指导我们学数学,又指导我们看课外书,从品格和意志上,影响着我们这些初中生。”优秀的成绩一直保持到初三,毕业时刘嘉被保送到更多学霸扎堆的武汉市二中,“我的能力,通过应试教育的选拔,得到了认可。”

  于是在同学们焦头烂额地备战中考的5月至9月高中开学前,刘嘉的时间全部花在从小就感兴趣的文史书上:《曾国藩家书》、《太平天国史》、老子道德经,庄子、哲学书……尤其花心思读了辩证唯物主义。俗话说,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处于人格成长期的年龄,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启蒙,在阅读的过程中,渐渐完成。

  进入二中后,刘嘉逐渐看清了中国式应试教育的本质:不谈你所感兴趣的阅读,只看成绩,而学习到的只是冰冷的数理化、语英政。他更是结合平时在课外阅读的“闲书”,开始质疑课本里的知识:在课堂上和语文老师讨论曾国藩到底怎样的一个人;用“从量变到质变”的数学概念,跟政治老师辩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到底进行到了哪个阶段。

  不让人探求外面世界,禁锢向外自由的心灵,加上老师的机械管理,直到历史老师对刘嘉说出“刘嘉,你现在按我们讲的学,高考完在大学里再去思考这些问题”,在校园里,已经鲜有老师能让少年刘嘉的内心真正信服。所以以应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除了数学,刘嘉在二中再次沦为“学渣”。

  高一连留两级之后的1987年,刘嘉开始逃学,每天跑到当时在南京路的武汉市图书馆看书。1988年正式办理退学手续后,18岁的刘嘉彻底离开了应试教育的校园。

  独恋讲台三十载

  在同学妈妈的介绍下,1988年3月,刘嘉进入黎黄陂路小学当代课老师,教小学五年级的数学。

  如果实现了当年代课时“有一个学校正式编制,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办公桌”的梦想,结束哪张桌子空着就坐在哪里这种没有归属感日子——是会被环境“改造”成另一个刘嘉,还是依然会逃离这套应试的教育体系?我没有问这个问题,但是我宁愿相信后者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从1988年到2001年,刘嘉像飘萍一样当代课老师、顶母亲的职去工厂当电工、办学被恶意举报、拿到教学许可证又被吊销,“沦为”地下辅导班……

  人生亦是一场考试,就像歌词写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刘嘉说,把题听懂了,只解决了18岁以前考试的问题;能把题以外的东西感染给学生,这才是他们离开学校之后一辈子享用不玩的东西。在二中虽然是学渣,但并不表示他没有学习,而是养成了独立的学习能力,“帮自己创业和度过人生危机的,都是建立在二中养成的读书的能力上。”

  在2001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此时早已桃李满天下的刘嘉,作为民办教育的代表,终获一纸批文,“明心学院”就此扬帆远航,成为今天武汉市的课外辅导巨舰。除了刘嘉最擅长的数学,明心学院还陆续开设了语文、英语、物理、国学等课程。

  学数学形成的严密逻辑,和看文史哲学书籍的习惯,让刘嘉说话之间,不时冒出来一些精辟严谨的总结:

  他把教育分成三流:一流的教育,让孩子用爱的情感去学习;二流的教育,让孩子用竞争的态度去学习;三流的教育,让孩子用怨恨的心情去学习;

  他将“知识同步、能力超前、思维灵活”总结为奥数的学习目标;

  他评论是因为教育生态环境的不均衡、浮躁的社会、和功利的驱使,造成了“全民奥数”的现象。在中国被“工具化”的奥数,只强化了奥数的“选拔”功能,弱化了其本身培养学生兴趣、拓展孩子思维的教育功能,违背了奥数本来的教育价值;

  他总结一个好老师,应该精研专业,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勤耕职业,做一个启迪智慧的导师;敬畏事业,做一个点化生命的人师。

  学生的天资各异,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老师只能引进门,修行还得靠个人。但是一个良师,对学生心智的启发,精神世界的丰富,人格意志的引导,是可以终其一生,影响一个人的。刘嘉说,一个好老师,会为学生离开你之后的人生,埋下一个火种。“讲题,只是告诉学生怎么认识一门学科,而通过对题的讲解,为学生构建一种情感观、价值观,对美的意识,良好的品格意志和文化感,才是教育的更高层次。”

  刘嘉说他喜欢数学,历史教人知道人性、政治、文化,而数学让很复杂无序的东西变得简单有序通透,锻炼人的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让人形成规律。在他的办公室,书架上的数学书堆满了一面墙,另一面墙的书架上,放的全是史哲书。

  虽然“压根没想到用数学挣钱”,但是数学让刘嘉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30岁那年,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人生中的第一辆宝马。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相结合,是太多人可望不可及的幸福,刘嘉无疑是其中一个摘取了幸福果实的人。

  “一辈子到今天,我追求的东西,既能给我精神的愉悦,又能给我财富的积累,人生达到了和谐。而太多的人活得很累,是因为他们生存的手段和理想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这样就会活得很浮躁,很怨世。”

  从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到2017年,刘嘉从事教育事业整整第三十个年头了,他笑言自己是中国民办教育的活化石。虽然不知道周一到周五会“漂”去哪里,但每周末,早已是一校之长的刘嘉,一定会出现在课堂上,跟孩子们面对面教学。在中国的民办学校的校长中,这应该是唯一一人。

  2017年1月1日,刘嘉在明心书院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执教三十年的感文,他为这篇文章所起的标题是:不恋他业千万树,宁守讲台三尺情!

  Text/虞珺珺 Photo/刘凯 陈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