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博士谈教育系列:悲催的大厂外包工与幸福的大学行政人员

(2022-03-31 00:46:53)

【注:仅适用于部分大厂与高校,请勿对号入座】

在早期,大厂的员工分为两大类:职工和职员。在大厂里,职工和职员是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研发类、销售类岗位中大部分都属于职员,其中个别辅助岗位属于职工;行政类、后勤类的岗位中大部分属于职工,其中少部分核心领导岗位属于职员。运维、生产岗位中大部分属于职工岗位、少部分核心岗位属于职员岗位。

简单来说,为公司创造核心价值和利润的岗位都属于职员;为职员提供服务或其它辅助类的岗位属于职工。

因此,在大厂职员和职工的待遇差别极大;大厂员工年收入都包括了工资和年终奖两部分。从工资来看:职工的工资是有上限的;职工工资的上限低于职员工资的下限;从年终奖来看:职员的年终奖和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很大部分的职员的年终奖和一年的工资不相上下,但职工的年终奖就是多发一个月工资。

除此之外,在大厂里,职员根据自己的贡献以及岗位级别,可能还有期权和股份这些收入;而职工是不会有这部分收入的。

后来,大厂的一部分职工岗位是由内部的子公司来承接,比如XX的惠通,XX的海纳;再后来,为节省成本,外包给与公司无关的外部劳务公司。

从时间线来看,大厂的行政类与后勤类的岗位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公司内部的职工--->子公司员工--->第三方劳务公司;也就是职工在大厂的地位越来越低,和职员的待遇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和高校的岗位对比,大厂的外包工(早期的职工)从事岗位对应也是大学的行政类与后勤类岗位。大厂的研发、销售这些核心岗位(职员)对应的是教师。但这两类岗位在大厂和高校的地位和待遇却发生了错位、甚至颠倒。

从最近几年来看,大学对老师的科研与教学的考核越来越重,从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招聘大量的博士后为专职科研岗,用“非升即走”进行割韭菜;到最近武汉大学校长提出的“升了也要走”,不断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压榨。

而高校这么多年来,行政岗位的人员不断出台这些对高校教师进行压榨的不合理的考核制度外,行政和后勤岗位却没有类似高校教师的“非升即走”或“升了也要走”考核;更让一部分高校老师们吐槽的是,行政、后勤岗位的人均薪资收入高于一线教师收入。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如下现象:中国的大厂们科技实力进步非常快,从远远落后于国际同行开始,进行快速追赶并最终实现超越;但中国的大学,除了刷了越来越多的各类项目和论文外,对国家的实际贡献远远落后于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和国外领先的大学差距也没有缩小多少,更谈不上追赶和超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