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80号 互助青稞酒(GB 19331-2007)

标签:
白酒标准白酒标准法规 |
分类: 白酒标准法规 |
本文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申联生物真诚推荐。
本标准按照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与GB 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GB/T 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制定,并增加了微量成分比值。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GB 19331-2003《原产地域产品
本标准与 GB 19331-2003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保护规定》,修改相关名称;
——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
——修改了感官要求中的部分表述及理化指标的部分指标值,使之更符合产品和生产的实际情况。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鹏珍、沈怡方、高景炎、、杨明、赖登燡、韩印、杨明、张国强、张世满、党宁一。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9331-200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互助青稞酒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互助青稞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GB
GB/T
GB
GB
GB/T
GB/T
GB/T
GB/T
GB/T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互助青稞酒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30′~北纬37°09′、东经101°46′~东经102°45′之内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A。
4.术语和定义
GB/T 15109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以优质青稞、豌豆和水为原料,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地域范围内利用其自然微生物按互助青稞酒传统工业生产的酒。
4.2
以优质青稞、豌豆为原料。按互助青稞酒传统生产工艺制成两种糖化发酵剂,在冬春季节制得中低温曲,名为“槐瓤曲”;在夏秋季节制得中温曲,名为“白霜满天星曲”。
4.3
互助青稞酒的基酒、调味酒在容器中贮存老熟时间,以年为单位。
4.4
从原酿蒸煮、散冷、加曲、人窖发酵、出窖蒸馏到丢糟的时间。
5.要求
5.1
5.1.1
取自互助土族自治县辖区威远古井之水或等同水源,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5.1.2
产于青藏高原的无污染地区,符合 GB/T 11760 的规定。
5.1.3
符合 GB/T 10460 的规定 。
5.1.4
采用互助青稞酒大曲。
5.2
该区域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三面环山,常年气流稳定,毗邻原始森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少雨,气温上升缓慢,夏季凉爽,秋季雨量集中,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0℃~2.4℃,年平均日照2593h,无霜期60d~85d,年平均降水量534.2mm左右,适于互助青稞酒微生物的稳定繁殖。
5.3
互助青稞酒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生物工程相结合的产物。采用经贮存3个月以上的两种互助青稞酒大曲按比例混合使用。酿造工艺分为“清蒸清烧四次清”,大楂、二楂发酵时间各25d,三楂、回楂、各15d,从原粮投入到丢糟合计80d,整个发酵遵循“养大楂,保二楂,挤三楂、追回糟”的原则。成熟酒醅经蒸馏、量质摘酒,按纯正、醇甜、爽净三个典型体分级贮存,基酒酒龄不少于1.5年,调味酒酒龄不少于3年。基酒经过分析、尝评、勾兑、调味、陈酿、检验合格后包装出厂。
5.4
5.5
5.6
5.7
按 GB 2757 规定执行。
6.试验方法
6.1
6.2
7.检验规则
按 GB/T 10346 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8.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8.1
按 GB 10344的规定执行同时标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
按 GB/T 10346 和GB/T 191的规定执行。
附录A
附录B
B.1
不同组分在气液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载气带动下作相对运动,经多次分配达到完全分离,在氢火焰中电离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
B.2
B.2.1
B.2.2
B.2.3
B.2.4
B.2.5
B.3
B.3.1
B.3.2
B.4
B.4.1
采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吐温-80混合柱(柱长不应少于2m)或毛细管柱(柱长不应少于和30m),载气、氢气、空气的流速及柱温等条件随仪器而异,应通过实验选择最佳操作条件,以丁酸乙酯、乳酸乙酯与内标峰和酒样中其他组分峰获得完全分离为准。
B.4.2
吸取2%的丁酸乙酯、乳酸乙酯混合标准溶液0.2mL于1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2%的内标溶液0.2mL,然后用60%乙醇稀释至刻度。上述溶液中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及内标的浓度均度0.04%vol。待色谱仪基线稳定后,用微量注射器进样,进样量随仪器的灵敏度而定。记录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峰的保留时间及其峰面积,用其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分别计算出丁酸乙酯、乳酸乙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值。
B.4.3
吸取酒样10mL放入容量瓶中,加入2%的内标液0.2mL,混匀后,在与f值测定相同的条件下进样,根据保留时间确定丁酸乙酯的位置,并分别测定丁酸乙酯、乳酸乙酯与内标峰面积,求出峰面积值比,分别计算出酒样中丁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
B.5
B.5.1
式中:
按GB/T 10346的规定执行。
fi——丁酸乙酯或乳酸乙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Xi——酒样中丁酸乙酯或乳酸乙酯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A1——标样f值测定时内标峰面积;
A2——标样f值测定时丁酸乙酯或乳酸乙酯的峰面积;
A3——酒样中丁酸乙酯或乳酸乙酯的峰面积;
A4——添加于酒样中内标的峰面积;
d1——丁酸乙酯或乳酸乙酯的相对密度;
d2——内标的相对密度;
352.8——酒样中添加内标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B.5.2
式子:
X——某一组分的含量。
所得结果保留至两位小数。
B.5.3
同一样品两次测定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10%,保留一位小数。
温馨提示:如果您也存在白酒问题,请拨打电话13980641272,我们将提出专属解决方案.我们还提供白酒技术培训提高您的酿造、勾兑工艺!
公司风采
酒类职业鉴定
我中心已被授权开展国家酒类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不同等级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授权进行考核鉴定,颁发国家资格证书,申请最高可享千元地方证书补贴。
酿酒师
食品检验工
啤酒酿造工
白酒勾调培训
四天四夜学习,专家一对一教学,掌握四种香型特点及生产工艺,亲手调制36款白酒配方,动手解决白酒中293个问题。
白酒酿造培训
四天四夜,酒厂实操,五种粮食,生料熟料2种工艺,九大生产步骤,100斤粮食学员亲手操作,专家现场指导,酿出好酒。
果酒、发酵酒生产培训
学员自带100斤特产水果,亲手操作成套果酒发酵设备,专家系统理论教学。学员从清洗、榨汁、发酵、陈酿、勾调、过滤全程实操,掌握生产各环节及操作要点。
白酒品评培训
学习尝评的方法和技巧,嗅觉与味觉的驯化,质量酒、等级酒的鉴别,问题酒的鉴别,原酒、调味酒的了解和鉴别。
白酒分析检测培训
系统学习白酒生产酿造各类标准,掌握白酒原辅料、发酵过程、出入窖糟醅检测,色谱、甜味剂分析、塑化剂分析的方法及酒类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配制酒培训
学员自带土特产(动物类、植物类),专家系统讲解配制酒生产工艺,学员从原料选取、原料预处理、原料加工、生产、陈酿、勾调、过滤全程实操,掌握生产各环节及操作要点,量身打造一款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配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