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不再孤单

(2018-12-07 11:39:09)

由于美术教育具有独特性和学科精神,美术学科的学习也应该充分体现出它的个性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尊重个体感受与体验、尊重知识接受的过程、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感悟求知,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精神——自由、和谐、创造和人道力量。

自从有了美术教育以来,原始的美术教学方法就应运而生。在史前时代,无论是纹身、纹面还是彩陶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传承方式都离不开讲授、演示、观摩和模仿等手段。这些原始的教学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在缓慢而稳定的发展着。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间,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美术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都采用的是个别式的教育,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方式,这种方式导致了原始的讲授、模仿、演示等方法的延续性和进展的缓慢性。当然,智慧的教育者总会发掘出相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一种启发的方式,尽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教学中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学生想求懂而不懂和想说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才加以启发,使之豁然开朗。另外,他给学生讲解问题时,只从一个角度进行讲解,而要求学生必须从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否则不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讲授。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上,东晋顾恺之在他的《论画》一文中说:“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九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摩素,正当掩二素……”。这便是其通过文学表述方式使用的一种讲授法。而南齐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讲绘画的学习方法时,极其简练的说:“传遗摩写”。即中国画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临摹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至今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干预学生的思想,教学生自己表达、自己指导、自己评价、自己创造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只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这种思想和教学方法在我国新的新课程改革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对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课改提倡我们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这种模式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学方法是非常好的,用到美术课堂上也是很有意思的方法,颠覆传统的教学思维,我是非常喜欢的。但实施起来却是煞费功夫。经过我们工作室的不断试验论证和改进,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思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小学美术课程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合理安排座位,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搭配开。同时,每组中须有一名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本组活动的分配以及解答疑难问题。根据教学活动内容,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小组长及骨干就能引导本组美术基础差的同学扫除障碍大胆地去进行创作。同时,每组两两围坐在一起,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他们在不受座位的约束下,充分交流,自由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合作的意识也会慢慢地得到培养。

   责任到人,分工合理。如《猜猜我是谁》一课中,老师让交流讨论线条时,有一个同学记录小组成员说的话,统一想法,由小组长监督,组员轮流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这样避免了学生讨论与上课无关的话题或跑题等现象,人人都有机会发言。在学生绘画和制作环节,如果是合作也要先讨论并明确谁做(画)什么,不能各画各的,避免重复作画及大多数同学完不成任务的现象。

 美术课堂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完成一幅作品是比较困难的。有些课程,比如手工课,比较费时间,一节课下来还没怎么做就该下课了,我认为稍有难度的手工课应合作完成效果会更好。比如,《百变花团》这一课,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合作起来是有难度的,怎么办?工作室里的张敏老师就给每组的桌子上放了一个瓶子,告诉孩子们自己做出来的团花是要贴在花瓶上的,孩子们做团花的时候特别认真,最后每组都完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瓶,孩子们很骄傲,这就是合作的魅力。合作学习要巧用、会用而不能盲用。责任到人,分工合理,组长和组员互相监督。通过每一位成员的亲身参与,使他们能积极地完成个人承担的任务,感受到为集体做出贡献的良好心理体验。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合作是决定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但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个性倾向不一,有时虽然把他们分配到同一小组内,并且也对他们每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有些同学非但不积极参与合作,

反倒要消极地拒绝别人与他们合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十分重视兴趣的激发,营造持久活跃的群体参与气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只有当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具备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时,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推行,因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

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欲望,这样才能产生真正意义的合作。

  创设剧情情境,激发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美术合作学习通常是在“讨论构思——分工搜集材料——分工制作——展示评价”的模式中进行。这种形式虽然操作方便,但长期对学生采用这一单调的形式,将失去对他们的吸引力,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剧,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即在小组内分清各自扮演的角色,依据剧情合作设计道具,而后小组再通过剧情的表演展示设计。

四、确定在这一节课中“小组合作”的实用性。

我们要使用“小组合作”其实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的,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如果“小组合作”仅仅成为一种课堂的摆设,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我们课堂宝贵的时间。在美术课堂中有时候需要对学生灌输源源不断的理论知识,如果让学生合作去探索发现这些

知识就是在浪费时间;而把探索发现建立在在理论知识为基垫的基础上就成为一种合作探索。所以,要把合作用在合适恰当的位置提高其实用性。

 五、小组合作相互评价

美术教学的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老师不可替代的,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小组合作中,相互的评价是随时随地的,他不但是对其作品的评价,还能对其行为过程、想法进行评价。同学们的肯定和夸奖对每位学生的前进、获得自信,培养对美术的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对过程的评价要重于结果的评价。教师既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要注意对合作进程中进行有意识的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积极参与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严守纪律的品质等,对小组合作中的有学困生更要多关注,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享受到合作的成功和愉悦,从而使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更有意义。

 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只要教师作足合作前的准备工作,创设能激发合作需要的教学情境,合作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得体的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就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在互相帮助、提醒、纠正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既包含有小组各位同学的竞争,又有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正式运用到我们美术课堂上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我也是在教学中慢慢的去摸索,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组织能力。我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们之间的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扩展的他们的眼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的活跃,也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学会团队协作能力。让学习不再孤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