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
(2018-12-07 11:34:27)美术教育是一种普及型的素质教育, 它是以陶冶情感、培养情操为特征, 以生动形象的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具备美术教育能力, 可以影响一大批学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从而使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最大化, 一支具有美术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是现代校园文化的一个活跃的因素并营造气息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一、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校园优美的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人积极向上、赏心悦目、身心愉快, 并且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出来。美术教师在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中说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教育功能的使者, 在进行校园环境标志制作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动手设计, 比如设计安装草坪的提示性标语, 可以让校园每一处角落都充满生活的五彩缤纷, 使校园成为一首无声的诗以及一幅立体的画。校园文化建设中, 如果没有对美术教育的准确定位, 没有价值标准的内涵把握, 校园文化建设就往往会只注墙壁的布置, 校训构建等方面, 形式多样化、浮躁化、庸俗化反而将学校文化的本质淡化、弱化, 校园文化的内涵——精神文化, 包括审美情操、价值取向、道德操守、思维方式等内涵被忽视, 表面的热闹红火难以掩饰背后的冷清与苍白, 必然在可持续发展得到道路上收获甚微。
二、校园文化可以将展示美术才华的舞台提供给学生
美术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校园周围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借助, 使其变成学生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促使学生利用美术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因为美术作品都是学生自己创造而来, 所以校园文化在他们的心里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对学校营造出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氛有很大的帮助。总之,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融入到校园的环境建设中, 还可以使学生的作用从环境中突显出来, 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能力, 还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美化校园环境。
三、以美术教学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四、优美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学互相促进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积极进取。一个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各种环境因素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 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 提高他们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 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校园中的氛围美, 教室里的装饰美, 教学中的和谐美, 以及教师的仪表美、语言美等, 都对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时期的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五、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 美术教育可以让学校的文化环境能够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更加贴近。在美术教师的积极引导下, 使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都得到充分的满足 并且还能够提升自身学习美术的成就感,对学生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之外, 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小学生真正地学会怎么运用知识。组织利用引导机制,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之外, 同时还会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并且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知识体验的不断生成, 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从而发挥文化陶冶功能。
结束语
美术教学是一种艺术普及活动, 并非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校园文化建设有了美术教育的融入, 其根本任务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 有选择地接受新的思维习惯, 让每位学生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可以身心愉悦地体验艺术美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