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六(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提高学生对应用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出示: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二、情境引入,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5:
师: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汇报交流)
(1)、据生回答,板书:
方法一:28÷8=3.5(元)
(2)、探究新知: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自学提示:
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怎么判断的?
你能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吗?
(3)、概括:因为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板书:方法二:
=
2、课堂小结:
(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
三、目标检测
课本第62页的“做一做”。(两种方法)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一4、6、7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