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3)班
王小霞
1.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体验算法与算理,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学情分析
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4.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进入了新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来做些热身运动。
40里面有( )个十; 80里面有( )个十;
3个十是( ); 7个十是( ).
真棒!看来小朋友们对以前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那就带着你的好状态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
2、创设情境,以用引算 两位数加整十数
(出示单元主题图)春天来了,万物生机勃勃,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吸引了许多人前去观看,我们也一起去欣赏一下美丽的花朵吧!(出示花朵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红花10朵、黄花20朵,紫花30朵
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
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
红花比黄花少几朵?
紫花比黄花多几朵?
......
师:小朋友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么我们先一起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生:加法
谁来列算式?
生:10+20=30
真了不起!我们的小朋友不仅能列出算式,还能计算出结果。
10+20到底等不等于30呢?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结果的?先自己想一分钟,你可以借助图算一算,也可以用手里的小棒摆一摆。
想好了吗?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开始!
哪一位小朋友想好了,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算法:
a. 数数:10、20、30 所以10+20=30 你是怎么数的?上黑板来结合着图数一数
(1)10、20、30,你是十个十个数的.真厉害!
(2)不是十个十个的数,谁有更快的数的方法?
b. 摆小棒:
先摆一捆小棒表示10朵红花,再摆两捆小棒表示20朵黄花,一共是3捆小棒,一个十加上两个十是三个十,所以10+20=30
c. 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明明是10+20,怎么就变成了1+2了呢?一个十加上两个十。)
总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有的小朋友借助图,用数的方法,10、20、30.还有的小朋友借助小棒,先摆一捆小棒表示一个十,再摆两捆小棒表示两个十,一共是三个十,所以10+20=30,,还有小朋友不借助任何学具直接计算出得数,真了不起。 这几种算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好,用你最喜欢的算法来计算。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观察一下算式,10、 20和 30都是什么数?(整十数)那么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师板书课题。
11学生编算式,同桌互改,书写认真并正确的画上。
3、整十数减整十数
(1) 紫花比黄花多几朵?看看你能解决吗?
(2) 你会列算式吗?
(3) 谁来说算式?30-10=20
(4) 你是怎样计算的,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5) 汇报算法:
a. 数的方法
b.3个十减去1个十剩下两个十,所以30-10=20
b. 想加算减法: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补充课题并编算式。
四、拓展运用。
开始我们的智力大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 口算。
第二关 活动:摘苹果。
第三关 比一比。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5.板书设计
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
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
红花比黄花少几朵?
紫花比黄花多几朵?
6.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大胆地摆脱“教材”的束缚。设计时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机械重复”的计算置于有事物情景,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注重了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整节课,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编算式,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如何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讲,是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