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子都是高校教师,上的课也有相似的部分,不是一个单位,从来没有也没想过要去听一听对方的课。这回听妻子上课纯粹是意外。
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学生无法返校,学校只能采取远程上课的方式,妻子只能在家上网课。我退休在家,每天看看书,也不愿意出去,她上网课想不听都不可能了。
我虽然早就不上讲台,因为一直主管教学,每年都要带着教师去参加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赛,在参赛之前自然要不断听参赛选手的课,对照参赛要求挑毛病找问题。对于选手讲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敏感,当然对于评分标准更是烂熟于心,总是能找到问题所在。
当然教师平时讲课属于正常状态,更随意一些,用不着那么多的设计感,不像比赛那是一种非正常状态,必须要进行最充分的设计,以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一定要出彩。但也要注意分寸,因为毕竟是在讲课,展示的是课堂技能。
有一次带着两名教师去参赛,别的分校一位女教师,根本不用麦克风,声音高亢,感情充沛,慷慨激昂的。跟我去的女教师说这个分数肯定高,肯定超过我了。我说你放心,她的分数高不了,讲课不是演讲,总是这样高分贝学生受得了吗?果然,评委打出的分数并不高。
其实评价教师课程讲得好坏挺不好衡量的,比如很多大家名家的课,网上很容易找到,听起来很一般,沉闷,平淡,甚至是干巴巴的,没有对于学生情绪的调动,完全是念讲义,如果碰上有口音的只能用难以足听来形容。授课和科研是两种不同的能力,我的老师讲《史记》专题的,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讲课真的不行,只要一离开讲义就变得磕磕巴巴的。反而是几位年轻教师的课让人喜欢上,因为他们的口才好,又善于互动,虽然感觉没什么深度,但是课堂教学就这么矛盾,有深度不一定能有接受度。
现在上课难,学生不喜欢上课,上课时干啥的都有,老师特别无奈。关键是没有成就感,没有回报感。原来上完课妻子总是抱怨,总是心绪难平。网课让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因为不是面对面,虽然要求在线,但是学生听没听你根本无从知道,起码用不着为维持课堂秩序烦心了。
妻子是一个认真的人,是一个好老师,即使是上网课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不仅教案补充又补充,还要认真准备PPT。妻子特别珍视每一次课,因为这也是她最后一个学期的上课了,也面临退休,下学期的课已经不安排了,其实这就意味着这是她的告别演出。
我一边看书,也在听妻子讲课,虽然外面有噪音干扰,妻子还是特别投入地讲着,妻子的声音安静清澈,娓娓而说,其实挺能打动人的,因为毕竟在讲述知识,所以有很强的带入的力量,我都被带进她叙述的情节中了。
我能够感觉妻子的积累,妻子传道的执着,妻子的情感和不舍。
告别意味着永远离开,这其中的伤感不知怎么体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