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孔子“正名”与古希腊“证明”的区别之二《古希腊思想的起源》阅读
(2022-04-09 20:30:52)
标签:
读书教育文化历史 |
分类: 棚下读书 |
这就是孔子“正名”思想的实质所在,相应的“位”决定了相应的“名”,相应的“位”决定了相应的“礼”,所以,“名”与“礼”都是“位”决定的。”正“包含两方面,回归到恢复到名礼相一致的社会。礼不能仅仅流于名位上的规定, 一定要在政治生活中得到落实, 才能发挥作用使国泰民安。所以孔子“正名”主张的初衷就是为了“正礼”,即纠正“礼崩乐坏”的社会乱象。
在孔子名和言的关系就是言和位的关系,也就是言和权的关系。言是被限制的,被规定的。言本身不具有自由的属性,更不具有自由言说的功能。
古希腊言语的特殊性是自由言说,自由论辩,你的观点你的思想必然通过言语来表达,因此言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言说的方式,言说的方法,怎样言,通过什么方式言,言本身被研究了,形成了一套演说的技巧,到后来更是形成一套言说的逻辑方法逻辑要求,这是语言自身内在性的要求。以至于后来的亚里士多德对这样的言说方法进行归纳研究,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部逻辑学著作,成为了思想研究的助推器,让思想研究有了自己的一整套论证方法。
平等精神自精神,语言的作用就是思想的表达,观念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表达思想的权力。我们多次提到古希腊“广场政治”,来到广场的都是同类人,谁也不比谁身份地位高。名从来不会也不可能决定言,同类人概念排斥任何形式的“名分”造成的优势,那会被认为是权力对自的侵凌压迫,而这是自的雅典人绝对不能接受的。
韦尔南对古希腊的话语的作用有过深刻的分析,韦尔南说,在古希腊话语具有压倒其他一切权力的特殊优势,话语成为重要的政治工具,话语的特殊性在于话语是“针锋相对的讨论、争论、论辩。它要求说话者像面对法官一样面对听众,最后由听众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在论辩双方提出的观点之间做出选择,这是一种真正由人做出的选择,它对双方话语的说服力作出评估,确认演说中一方对另一方的胜利。”韦尔南接着说:“所有那些原来由国王解决的属于最高领导权范围的涉及全体人民利益的问题,现在都应该提交给论辩艺术,通过论战来解决。所以这些问题必须能用演说的形式表述,符合证明和证伪的模式。”
古希腊的言说是需要“证明”的方式,揭示出展现出言说的内容,获得言说的胜利;孔子的言说则需要“正名”的方式,言说的力量来自于“名分”的高低,因此对于孔子乃至儒学言说是不需要证明的。所以,古希腊的“证明”思想与孔子的“正名”思想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