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孔子的宇宙观和古希腊的宇宙观《希腊思想的起源》阅读
(2022-03-27 20:53:54)
标签:
读书教育文化 |
分类: 棚下读书 |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对孔子思想内涵的最好描述,孔子严格控制或者说严格限制好奇心,对于那些虚幻的未知的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孔子的生活重心或者中心就是按照礼的要求生活,按照仁的标准行事,超出礼法都是错误的行为。孔子在这方面是非常严格的,告诫弟子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礼是限定,礼是规范,不仅是行为要按照礼,思想,研究都必须按照礼的要求。所以怪力乱神以及自然科学知识被孔子排除在思想视域之外了,孔子的思想完全局限在现实政治,局限于道德培养道德实践道德应用。
我们知道古希腊哲学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惊奇,对于惊奇的持续关注,持续追问,持续研究,最终产生了实证精神,产生了哲学,产生了科学。惊奇是通往哲学的道路,当惊奇被扼杀之后哲学思想科学思想也就很难产生了。
既然说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孔子怎么会有宇宙观?孔子的确不会有什么宇宙观,说这个话题是因为孔子说过一句和天文或者宇宙沾边的话。《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北辰是什么?北辰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是不动的。我们说斗转星移,夜空中群星每时每刻都在流转,都在移动,只有北极星不移不动。这是一个天文现象,古人对这样的天文现象早有观察,早就了解。孔子对于这样的天文现象也是非常熟悉,所以,孔子说北辰不动,其他众星围绕着它进行运动。孔子是在用这样的天文现象来解说社会政治,用天道比喻人道。儒家塑造了很多具有天德的圣王形象,尧舜禹皇帝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都具有最高的德行,因此也成为君临天下的天子,建立了等级森严万国归附的理想社会政治结构。君是君,臣是臣,天子德光普照,臣子顶礼膜拜。这是一个以最高权力为中心的由严格的等级秩序形成的金字塔。在孔子看来这个金字塔政治结构和北极星和众星的关系非常相似,北极星处于中心,永远不动,群星围绕着它。当然,孔子在这里赋予北极星道德的内容,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这样才会保有绝对的统治力。孔子为人们描述了一个道德政治的理想图景,君一定要有君德,臣一定要有臣德,这样就会形成像北辰与众星一样的和谐宇宙,亘古不变的宇宙。
这让我想到了古希腊的天文观。古希腊的天文观具有强烈的几何特征,我们熟悉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一个学园,学园的门楣上就写着:不懂几何者勿入,可见古希腊思想家对于几何的重视。
古希腊人从来不局限于简单的观察,普通的经验,他们善于思辨,善于推论,通过几何推想他们甚至设计了宇宙的图景,他们认为地球处在正圆形宇宙的中心。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更是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天球仪,把宇宙变成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景观”。古希腊人把宇宙图景投射都城邦建筑设计上,设计了一个以广场为中心的城市结构,所有的社区距离广场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因为广场中央放置着城邦的权力,也就是说,所有人与权力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古希腊的城邦设计中,也有点像孔子说的北辰与众星的关系,北辰不动,众星流转。但是北辰不是高高在上的一人,一个权力拥有者,因为权力是被放置在广场中间的,这是一个属于城邦的公共的权力。所说的流转是说各个阶层轮流进入广场行使权力,然后按照约定退出中心让出权力。这是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形式,这里没有什么等级秩序,没有什么权力金字塔。
韦尔南说:“自然世界的几何化引起了宇宙演化论的全面变革,宣告了一种思想形态和一种阐释体系的到来,它们与神话毫无相似之处。”不仅是在天文观宇宙观自然观上具有几何特征,他们还把这样的几何性投放到城邦设计上,韦尔南说:“城邦似乎成为一个均质的世界,没有等级,没有阶层,没有差异。权力不再集中于一个凌驾于社会组织之上的个人手中,而是平等地分布在覆盖公共生活所有领域的公共空间中,城邦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中心’”在古希腊“中心”的政治含义就这样被几何化了。韦尔南说“’中心’被设想为一个固定的点,不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自然中,环绕着这个中心的都是一个平等地空间,它由对称、可逆的关系构成。”
孔子当然没有什么宇宙观,他只有道德观,孔子的北辰不过是政治道德的体现,那个北辰怎么看笼罩的都是权力的光环,它的吸引力不过是统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