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城邦政治看孔子的政治资源《希腊思想的起源》阅读
(2022-03-23 20:23:15)
标签:
读书文化教育 |
分类: 棚下读书 |
一般来讲,我们对于孔子的职业背景知识取向还是大致清楚的。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而儒最初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精通丧葬礼仪习惯,负责办理丧葬事务,最早是被归类到术士。当然,孔子对于儒进行了改良,孔子要求学生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君子儒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已经不做丧葬相礼的行当了,继续做丧葬相礼行当的已经被孔子称为小人了。
君子儒和小人儒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关注的是孔子毕竟有着儒的背景,有这样的传承,所以,孔子最初的学习应该也是从丧葬礼仪以及其他的社交礼仪开始的。从《论语•乡党》篇我们能够看出孔子对于言谈举止、周旋揖让是多么重视,多么严格,孔子一生追求化仁为礼,把内在的德性通过外在的礼表现出来,可见,礼仪的熏陶对于孔子精神学问的影响。当然,孔子是一个圣人,是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身世背景只是一个方面,孔子对于西周的典章制度礼乐政治进行过深入研究,接触过很多西周乃至夏商的历史资料,这对于孔子世界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孔子说:“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夏商政治,尤其是夏商的礼乐礼法政治的研究。通过研究对比,孔子认为西周的政治制度更完美,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理想政治,理想社会。
我们着重要说的是孔子所接触到的政治制度的资源非常有限,他能够接触到的除了夏商的一些制度之外,主要就是周代的政治制度,而夏商的政治制度与西周并无本质区别,除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资源孔子没有接触过任何其他的政治资源,他的知识范围更是仅仅局限在道德政治,局限在实用政治。我们都知道周公旦也就是周公被称为西周典章制度礼乐制度的设计者,孔子以能够梦见周公为乐事,也就是说孔子心心念地与周公进行交流,感受周公制礼的伟大精神力量。
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多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亚里士多德总结过希腊存在过的六种比较典型的社会政治制度,分别是指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平民政体、寡头政体和僭主政体。 前三种属于正宗政体,后三种属于变态政体。古希腊是一块政治试验田(同时也是思想试验田)不同的政治制度在这里进行试验。而这方面孔子是无法获得这样的不同政治制度的参考和研究的,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孔子思想的视域。
有人说,孔子处于礼崩乐坏阶段,周天子的极Q政治已经无法维持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已经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问题正在这里,虽然这个时候很多思想者都在思考社会的发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但是,思考的结果是谁也无法跳出现有政治形式,都是在君天下的思维下思考,诸侯争霸争得就是谁能获得大统,从而礼乐征伐自己出。
这是我们的现实,古希腊有着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发展经历,最早的时候古希腊也是王权制度,尤其是以迈锡尼王宫文明为主,王宫文明王权政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但是,随着多利安人的不断入侵,迈锡尼王宫文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让-皮埃尔•韦尔南在《希腊思想的起源》中说:“在那场依次席卷派罗斯和迈锡尼的大火中,不只是一个朝代灭亡了,而且是一种王国制度被永远摧毁,一种以王宫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形态被彻底废除,神王这个人物从希腊的地平线上消失了。”韦尔南接着说:“神王的消失就为黑暗时代之后出现的两种相互关联的创新做了准备,这两种创新是:城邦的建立和理性思想的诞生。”而我们王朝虽然不断更迭但是王权思想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作为未来政治的设计者,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中,试图寻找到一条建立理想社会的途径,他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推行他的政治理念,治国方式,我们逐渐理解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的殉道精神,孔子创立了独有的治国理政的思想,尤其是探索了一条更为内在的建立在内在精神内在道德内在修养基础上的实现理想政治的途径。这就是“仁”的思想。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当然关于“仁”内涵很多,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注重内在道德,注重自我修养应该是更为核心的思想。这是孔子为社会为理想政治开出的药方。每个人只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道德,提高自己内心的善,这个社会一定会成为理想社会。孔子的思想被孟子发展成“人皆可以为尧舜”,更加高扬了自我人格的力量,只要你按照道德的要求、善的要求去修炼,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圣人。成为圣人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到那时社会秩序超级稳定,因为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所处的等级行事,按照礼的要求和约束行事,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关系父子关系这是国和家的纲纪,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在国以君为君,在家以父为父,这个国家还会乱吗?这个社会能不和谐吗?
孔子能够看到的只是王权政治,能够获得的只是王权思想的资源,孔子也为我们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成为王权思想王权政治真正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