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孔子师道观与古希腊师道观的比较之一《希腊思想的起源》阅读

(2022-03-31 20:24:01)
标签:

读书

教育

文化

分类: 棚下读书

  韩愈在《师说》中对于师有一个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抛开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是古今中外作为师比较一致的地方。不过读完《希腊思想的起源》发现古希腊的师道和孔子的师道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是雅典城邦中最著名的师,他有很多弟子,最著名的是柏拉图,正是柏拉图极大地完善丰富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先河。

   苏格拉底不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自己的学园,苏格拉底主要是在广场上与人进行辩论。他不是传授知识,因为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在任何人手中,雅典城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称得上是具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的责任就是动摇人们认为正确的,日常习见的知识以及道德准则,苏格拉底把世间的知识拷问一个遍,把世间的智者追问得理屈词穷,确立了一种彻底的质疑精神,挑战一切固有的概念固有的认识固有的观念,不管是什么都必须拿出来进行质疑拷问。这样的精神成为希腊精神的传承,成为希腊哲学的精髓。

  苏格拉底不仅质疑别人的思想观点,自己一样是质疑的对象,雅典的神谕说“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要做的就是要推翻神谕,证明自己不是最聪明的,认为自己在知识面前同样无知,“知无知”这是苏格拉底对于人面对知识时最清醒的认识,这也是苏格拉底师道观的重要方面。知道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还会摆出教师爷的架子吗?知道知识的无限性还会装作无所不知高高在上吗?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孔子,看一看孔子的师道观。

孔子思想具有自身的限定性,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儒家只是一家之言,思想本身就不是开放性的。超出孔子的思想范围也就不再是孔子的思想了。因此,孔子在教学中,在传道中必须维护自己思想的纯粹性,超出自己思想的自然是异端,孔子对此是极为反对的。

《论语•先进篇第十二》季路问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通过简单的对话可以看出孔子生硬和不耐烦的态度,为什么呢?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季路问的问题不属于孔子的思想。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对于不按照孔子仁政德政思想行事的学生,孔子告诉他的弟子们可以鸣鼓而攻之,也就是要把他逐出师门。

通过《论语》中对孔子的介绍我们知道孔子关注的知识局限性是非常大的,《论语•季氏篇第十》,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不管是行为容止还是还是言论思考都是围绕着忠信节义,仁义道德,对于不按照这样的标准行事的孔子会表现得疾言厉色,《论语•先进篇第二十五》,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对于子路的行为给予严厉训斥。

在孔子这样的教育思想熏陶下,孔门形成了独特的师道观,在孔门的师道观中,师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只能仰视,只能顶礼膜拜。比如下面几则:

《论语•子张篇第二十三》,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论语•子张篇第二十四》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

《论语•子张篇第二十五》子贡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通过这几则学生对孔子评价可以看出孔子已经被推崇到高与天齐与日月同参的地位了,再高的山也可以凭借阶梯攀登到顶峰,天能够攀登吗?日月能够超越吗?

《论语•季氏篇第八》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的真理观属于上边封顶的,不能够超出天命,不能够超出大人,更不能超出圣人之言。现在孔子真真正正把这三畏观念传授给了弟子,弟子们接过了老师对待真理的衣钵,完全匍匐于师的脚下,吾爱吾师,吾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吾师,忠于吾师。

通过简单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第看到古希腊师道观和孔门师道观区别。当然,古希腊师道观和孔门师道观最大的不同更在于对待真理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