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孔子师道观与古希腊师道观的比较之一《希腊思想的起源》阅读
(2022-03-31 20:24:01)
标签:
读书教育文化 |
分类: 棚下读书 |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孔子,看一看孔子的师道观。
孔子思想具有自身的限定性,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儒家只是一家之言,思想本身就不是开放性的。超出孔子的思想范围也就不再是孔子的思想了。因此,孔子在教学中,在传道中必须维护自己思想的纯粹性,超出自己思想的自然是异端,孔子对此是极为反对的。
《论语•先进篇第十二》季路问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通过简单的对话可以看出孔子生硬和不耐烦的态度,为什么呢?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季路问的问题不属于孔子的思想。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可鸣鼓而攻之可也。”对于不按照孔子仁政德政思想行事的学生,孔子告诉他的弟子们可以鸣鼓而攻之,也就是要把他逐出师门。
通过《论语》中对孔子的介绍我们知道孔子关注的知识局限性是非常大的,《论语•季氏篇第十》,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不管是行为容止还是还是言论思考都是围绕着忠信节义,仁义道德,对于不按照这样的标准行事的孔子会表现得疾言厉色,《论语•先进篇第二十五》,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对于子路的行为给予严厉训斥。
在孔子这样的教育思想熏陶下,孔门形成了独特的师道观,在孔门的师道观中,师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只能仰视,只能顶礼膜拜。比如下面几则:
《论语•子张篇第二十三》,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论语•子张篇第二十四》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
《论语•子张篇第二十五》子贡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通过这几则学生对孔子评价可以看出孔子已经被推崇到高与天齐与日月同参的地位了,再高的山也可以凭借阶梯攀登到顶峰,天能够攀登吗?日月能够超越吗?
《论语•季氏篇第八》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的真理观属于上边封顶的,不能够超出天命,不能够超出大人,更不能超出圣人之言。现在孔子真真正正把这三畏观念传授给了弟子,弟子们接过了老师对待真理的衣钵,完全匍匐于师的脚下,吾爱吾师,吾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吾师,忠于吾师。
通过简单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第看到古希腊师道观和孔门师道观区别。当然,古希腊师道观和孔门师道观最大的不同更在于对待真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