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桌面游戏课题研究报告
(2018-05-12 17:12:20)子长县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游戏式的教育理念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常规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前苏联阿尔金的“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可见游戏的重要性。那么除了户外游戏之外,桌面游戏也是游戏的一种。幼儿的桌面游戏是一日活动中接触最为频繁的活动,操作简单方便,在游戏时幼儿没有精神压力,喜欢玩、乐意玩,桌面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形式之一。
在桌面游戏的实践操作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各种材料来展现出自己想象的东西和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东西等。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桌面游戏不仅是实现幼儿手脑相互促进的良好方式,也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桌面游戏有助于幼儿最大限度地发展,不乏为开发幼儿体能,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皮亚杰的建构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生于动作,产生于活动中的操作。对幼儿来说,摆弄桌面操作材料的过程是一种想象和探索的过程,从中可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可以说,桌面游戏容易引起幼儿丰富的联想和幻想,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给幼儿带来创造的乐趣,深受幼儿喜爱,桌面游戏在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中有独特的作用,它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得情趣,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知觉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以及认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师有效地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桌面游戏,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子长县幼儿园桌面游戏目前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存在幼儿年龄段界限划分不清楚,已购买的积木为游戏材料有很大的局限性,塑料的雪花片,塑料拼图积木等很难满足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需求。让桌面游戏与教育教学相融合,让桌面游戏与我园的户外游戏相结合,研究桌面游戏势在必行。我们课题组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将本次课题组的名称定为《中班幼儿桌面游戏的研究与应用》,根据年龄段的划分,材料的需求、游戏的种类等将桌面游戏分为四大类:益智类游戏、趣味类游戏、传统类游戏、建造类游戏。
二、课题界定
(一)桌面游戏
是指:顾名思义就是在桌面上进行的游戏方式,因其不插电,无辐射,又称为“环保游戏”。
(二)中班幼儿桌面游戏的研究
是指:通过幼儿园中班桌面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中班幼儿桌面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组织方法和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桌面游戏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开发智能,提高操作能力。
3、为幼儿提供各种的材料,丰富中班幼儿的桌面游戏的内容。
4、探索适宜中班幼儿桌面游戏的活动内容及有效指导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一)调查法:开展课题研究前,对幼儿开展桌面游戏现状进行调查。
(二)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参与情况,教师扮演指导、参与、合作的角色。
(三)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桌面游戏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四)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桌面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中班幼儿桌面游戏特点,形成一套适合中班幼儿桌面游戏的课程。
(五)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的分析。
(六)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幼儿在平时的搭建活动中,不爱动脑筋搭作品,总是搭建一些很简单的加长、平面的作品。可能在主观上他也想不出来搭建什么作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参与进来进行指导,让幼儿有了搭建的方向和目标,从中搭建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提高了他们后续搭建的兴趣。
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指导。
幼儿在个体活动中能发现并讲述,我们有一个活动《挑小棒》我们会组织幼儿先自己玩,发现同组的幼儿有竞争比赛的行为,教师发现后这一亮点后,能及时将这一活动推广到所有得幼儿活动中。这一桌面游戏不仅发现了幼儿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细阐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这本著作对于选择中班桌面游戏的内容、材料以及研究中班桌面游戏的有效指导有很大的帮助。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虑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研究幼儿园中班桌面游戏有很大的启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7.4--2017.6)
1、以观察、分析、查阅、材料、问卷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桌面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并思考低效活动存在的原因,从而明确目标,为本课题研究定位。
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并制定研究方案,明确思路,安排月活动,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主持人撰写开题报告,各组员撰写理论学习心得。
(二)实施阶段(2017.6--2018.2)
1、针对前期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形成报告,并安排本阶段的月活动。按照研究目标,在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
2、结合园本教研,围绕“常态课”室内桌面游戏的组织及指导,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习,并以文字形式呈现。
3、全面了解幼儿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了,解幼儿对哪些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感兴趣,并学习理论,撰写研究心得及相关论文。
4、召开课题实施情况交流活动,调整活动策略和方法,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提高操作性和可行性,设计后期问卷调查。
5、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并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8.2--2018.4)
1、安排结题阶段工作。
2、全体组员进行讨论交流,设计后期问卷调查、撰写工作报告及研究报告。
3、对本期研究活动进行总结。
4、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汇编成册,准备结题。(包括案例、照片、经验论文等)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1、探索中班桌面游戏内容
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桌面游戏可以分为益智类游戏、趣味游戏、建造类游戏、传统游戏等。
益智类游戏:是指把智育因素和游戏形式结合起来,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是幼儿在自愿的、愉快的活动中走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如:“猜谜语”、“搭火柴棒” 、“棋类游戏”等。
趣味游戏:它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他可以丰富幼儿知识,。如 “摸奇妙的口袋”等。
建造类游戏:是指利用大小积木、拼插玩具或纸盒来制作房屋或其它物品。如:好玩的纸盒。
传统游戏:是指我们孩提时玩的翻绞绞、抓套骨、煽洋火皮等游戏。
2、探索中班桌面游戏的材料
丰富、足够的桌面游戏材料既能吸引幼儿,又能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需要。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研究桌面游戏,挖掘富有童趣的多层次多样的桌面游戏材料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如:废旧的纸盒、废旧的海绵垫、饮料瓶、扑克等,我们会根据这些材料做成搭建高楼、走迷宫、小心陷阱、翻翻乐等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性极高的桌面游戏。
3、探索中班桌面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针对以往活动中教师袖手旁观或放羊式的现象,幼儿玩起来没有目的性、成效性,在活动中幼儿盲目、自由、散漫,活动存在严重的单一、无趣味性,缺乏指导策略,幼儿参与游戏兴趣不浓,整个活动显得死板也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于是我们预设立了以下四种指导策略的研究。
启发式指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双边活动,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兴趣。探究精神、创造思维和想象力,促使他们自主的掌握和应用知识,创造性地完成桌面拼搭。我们分析讨论了桌面游戏《走迷宫》这一案例,教师进行示范,强调游戏规则及注意事宜,幼儿一目了然。启发式指导在桌面游戏活动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指导方式。
示范讲解式指导:示范示讲解是一种很直观的教学方式。在桌面游戏活动之前幼儿对基本的玩法和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做示范或讲解玩法。
参与式指导: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充分了解幼儿的需要,进行及时的指导。
幼儿在平时的搭建活动中,不爱动脑筋搭作品,总是搭建一些很简单的加长、平面的作品。可能在主观上他也想不出来搭建什么作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参与进来进行指导,让幼儿有了搭建的方向和目标,从中搭建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提高了他们后续搭建的兴趣。
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指导。
幼儿在个体活动中能发现并讲述,我们有一个活动《挑小棒》我们会组织幼儿先自己玩,发现同组的幼儿有竞争比赛的行为,教师发现后这一亮点后,能及时将这一活动推广到所有得幼儿活动中。这一桌面游戏不仅发现了幼儿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动手动脑的能力。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准备阶段
1、关于桌面游戏前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2、形成《中班幼儿桌面游戏的研究与应用》的课题实施方案。
3、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
1、中期报告。
2、开展主题活动的系列活动图片、课件、资料。
(三)结题阶段
1、工作报告。
2、研究报告。
3、制作园本教材。
4、体现园本活动特色的系列论文。
5、幼儿园园本案例集。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课题自立项以来,在幼儿园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围绕着研究内容积极投入研究工作之中。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在课题组成员的的带动下,幼儿园在大区域、小区域、主题活动、亲子游戏活动和游戏课程教学中,老师们积极利用游戏的理论和思想,对游戏开展的各种模式以及课程中、课题组成员更是采用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出了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利用游戏的手段优化教学成果策略,提高了保教保育的质量,提升了老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撰写出一些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成长起来。
课题研究能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们每个人教研能力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更加深入;活动的组织能力和随机提升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繁忙的常规教学工作和传统教学观的干扰,使老师缺乏一种力求创新、富有个新的研究思维,致使研究出现一些表面化现象;研究材料没有得到充实和整理,各种实验材料和数据的归档不太及时和规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力求克服以上困难,使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