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单元整合教学研究课听课微感

(2023-09-05 14:50:20)
分类: 荷荟组

大单元整合教学研究课听课微感

荷荟组    李蓉

527日,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方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到西山区团结乡民族中学开展送教活动,我们荷荟小组6人全程参与。

殷蕊琼和朱迅蝶和两位老师围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六单元精心设计了大单元整合教学——“致敬先贤,传承经典”的单元教学课。课程围绕八下第六单元课程内容进行大单元整合设计,从单元整体概说到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学习情境,一一作了分析。以“知先贤情怀”开篇,设计4个课时,达成课程内容的感知、了解、大意梳理;接着设计第五课时“赏叙事诗篇,品济世情怀”,从情怀的角度来细品;然后设计“探说理技巧”,用三个课时完成说理技巧的学习;最后以“做德馨少年”为题,用两个课时完成微写作。整个设计体现了目前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单元教学理念。

活动先由朱迅蝶老师上大单元活动的第一课时预习课,以诵读经典为活动主题,围绕诵读,以“初赛-复赛-决赛”的形式带领学生熟悉文本,在诵读中领悟诗歌情感。第二课时由殷琼老师接着同一个班级上课,通过演绎诗歌来体会感情。两节课都由活动串起整堂课,以活动形式开展,整个课堂充分利用了各种学习活动,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整合课程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来实施教学。这两节课和过去常规诗歌课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去零散、细碎的知识反复出现在每一篇里,如果按照过去的教法会造成“浅层次学习”,但是大单元思路整合之后就突破了这个难点,也把整个单元的任务分解在每一个环节里,学生学习起来既有新鲜感又能置身于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最终学以致用。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即帮助学生积累和提炼学习方法,选择和确定学习途径,在当下及未来真实的学习与生活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大大提升。

当下,新课标提出了诸如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等概念,“大单元”中的“大”是“大立意”“大概念”“大时空”,其实就是选择、统整、勾连和融合。“大概念”的提取是“大单元”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课堂方向和价值的关键一步。在大单元视域下解读教材,教师不仅要关注作者在文本中写了什么,更要关注作者“怎么写”(语文知识、写法技巧等) 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教师要从教材单元蕴含的语文知识、人文素养、阅读策略、表达技巧和思维方式中选择适合学情和自己可发挥的教学点来进行再次创造设计,从而依据学情整合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大单元教学法进行教学,否则就变成了“水过地皮湿”,每一课都浅显带过一下,理论上是大单元教学,实际效果还不如单篇教学。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对教材的把控要准确,因为文本“背后”的解读不容易,也最考验教师的素养和能力。

在进行大单元设计时要不失语文学科特色,否则设计出来的各项任务及活动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这也是当下我们在使用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时的困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