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舍”才有“得”——“致敬先贤,传承经典”评课

(2023-06-19 18:41:40)
分类: 荷风组

“舍”才有“得”

——“致敬先贤,传承经典”评课

昆明市第十四中学 赵婧妤

怎样葆有语文教学的活力,怎样拥有高效课堂——这是师父常常提及的两个话题。当然,也是我教学实践的困扰,更是我教学努力的方向。每一次的思考,都会有所得,成为滋养我教学进步的养分。这一次听课又一次引发了我对此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本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致敬先贤,传承经典”为主题,以“知先贤智慧,探说理技巧,做馨德少年”为指导,共设计了三个学程,10个课时。两堂课呈现的分别是八下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和第五课时。初看,震撼激动;再品,余韵绕梁;回味,干劲十足。

“讲课时间”得“学习空间”。朱迅蝶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预习课,以1课时完成了“诵读经典,感铿锵音韵”这一活动任务。活动以学校比赛为大情境,整节课围绕“擂台争霸,评选最佳朗读者”这一教学目标开展。回想自己的教学中,教师以主持人形式组织开展文言单元的朗读课从未出现过。担心的问题很多,比如是否有学生愿意参与,学生在课后是否真的掌握了几篇文言和诗歌的字音字形等等。更何况是公开活动课,会不会出现一些不好处理的突发事件。好像只有自己带着学生一遍遍读,一遍遍纠错,一遍遍巩固,才能保证更多的学生掌握所学,然而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令我震撼的是,语文课还能这样上,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这么高。回顾整节课,看着听课记录上的时间截点记录,才发现学生朗读纠错的时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学生备赛时讨论的字音字形问题虽然各式各样,但我惊奇地发现学生记性好像变好了,平时老师强调多次都不一定记得住,但是备赛时一两次就记牢了。只有学生专注度高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才可能好。

“知识巩固”得“自主思考”。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才能拥有高效课堂。我很佩服殷蕊琼老师面对公开课的担当与勇气,更感动于她准备公开课时的用心与细致。从教以来,我习惯于对古诗文的细致讲解,觉着只有一字一句地逐步攻克,才能凸显其重要性。殷老师以“演绎诗歌,体会情感”为主题,用“开盲盒”的活动驱动课堂推进,用演绎这种新奇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山歌小调、方言朗诵、作画描摹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各显神通。文本理解不一定要严肃问答,还可以以艺术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主动理解,深入探讨。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出的一些理解也不一定必须逐一引导,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将文本理解变成“试卷参考答案”。《唐诗三首》中对“济世情怀”的理解,不是由教师引导解读中获得,而是由学生演绎呈现中体悟。将“情”教得活起来!

“形式化表演”得“素养提升”。如果说两位老师教学思想的前卫性让我惊艳,那么她们对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把控力更是让我赞叹。两节课所呈现出的核心与本质是学生本位思想,牢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10个课时目标清晰明了,内容环环相扣,活动趣味无穷。“邀请函”的情境设计可操作性和真实性很强,贯穿整个大单元的教学。“诵读经典,感铿锵音韵”“开动火车,理文章大意”“制作书签,说先贤情怀”“演绎诗歌,体会情感”“赏析诗歌,品悟情怀”“结合实际,践行情怀”“深入经典,探究文章”等12个活动,由浅入深,将古诗文中蕴含的知识、能力、情怀与素养全部融入其中。活动展示课很容易出现表演痕迹,但两位老师的课堂中学生都展现出了最真实的状态。也许不是一次优秀的展示,不是一次完美的演绎,但学生真的参与进来了,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该学会“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遨游。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新的一轮教学中去尝试这样的课堂,我期待着有所“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