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上午聆听了呈贡区名师余志萍老师的讲座,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建议,讲座一开始余老师就提出问题,让在场的所有老师一起回顾自己的读书生涯或教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对于每一个从事语文教育的人来说,是需要常常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才能够常常反观自己的课堂,距离自己的理想有多远?这样才能够常常提醒自己,不能够停留在原地,要一直一直往前走,哪怕每次只是一小步。
讲座的中间,余老师的一张PPT罗列了美的语文课的诸多特质,当时不觉得,静下来时,觉得自己需要一点时间好好梳理,在这些方面,自己做到了多少,便于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日常中,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一,美的语文课是有温度情感地教育,能够在语言文字地背后带领学生触摸不同地生命体验,链接现实的生活体验;语文应该不同其他科目,不能仅仅停留在题目地计算和知识地机械背诵,好的状态该是这样,孩子们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地触动,有产生共鸣地机会,生命感受到不同养分地滋养和呵护;承认差别和不同,不同学情的孩子都应该有相似的感受。
二,美的语文课,教师的语言是生动有感染力的,问题是思辨性的。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声音要清晰嘹亮,表达要有逻辑,曾经用过逐字稿来进行训练,课堂上的自己又喜欢自由地发挥,常常会有语无伦次的时候。还有会有语言重复的问题,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没有在第一时间找到最合适的句式,结果,颠来倒去,同样的意思表达了很多遍,需要下意思的练习。有感染力的方面,理想状态的语文老师应该是能够语言唯美,优美的词句信手拈来,我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多的距离,常常会觉得,那不是我的风格。风趣幽默算不算一种感染力呢?如何去实现优雅而富有文采的幽默感,会是我的一种目标。课堂上,常常想用生活化的例子来做比喻,去解释比较复杂的概念,经常临时性找不到合适的例子,就很尴尬,这应该是贝壳不充分的缘故。
三,美的语文课,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良好的课堂上,老师应当是引导着和启发者,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记得初三上学期的一节复习课,让我很清晰的体会到这种感觉。将设计好的任务依次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会有不同的表现,老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学生的不同状态充分地展示在课堂上,这才是真实的。掌握好的学生可以进行展示,掌握不好的同学可以将疑问或者困惑呈现出来,然后探讨解决方案。这样,问题和任务的设计就必须精当,必须考虑到学情。也就是第四条,美的语文课,设计精当,是有增长点的。我常常在想,语文课上,让学生有获得感才是成功的。一部分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时间,增强他内心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一部分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哪怕是对一个问题的掌握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到学生身上,而不是自己的教学环节的推进;两者之间是自然而然地融合在自己地脑海中。
五,美的教育,是有趣味的教育。语文的趣味性是有很多可能的,在这一方面,我做的很不够。上学期的尝试,字音字形的教学方面,尝试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帮助记忆字形,趣味效果多了一点;一些记忆方面的小技巧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积累,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
六,美的语文课,是延展性极强的生活化教育。就像《语文学习》的标语一样,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够局限在课堂上,应该跟不同的学科发生互动,走出教室,走进日常的现实生活中,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触手可及的资源,都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可能。
2023年2月1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