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思考
(2023-04-11 19:57:25)分类: 荷荟组 |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思考
荷荟组
自2022版新的义务阶段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全国掀起一场学习新课标热潮,呈贡区也开展了区级全员培训,旨在新学期伊始帮助老师们更新观念,在新课标理念下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
一、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情感教育体现在课堂的一点一滴,语言文字是载体,文章语言美、文章的意境美、思想传达出的主题美,经过语言文字这一载体转化为美育教育的资源,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令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点燃。
讲座伊始,余老师从学生和教师角度分别提出一个问题:令你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你理想中的语文教学是怎样的?无论是回忆从前的语文课还是梳理自己教学语文的过程,其中情感在语文课堂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也许具体的学习内容或者教学内容忘记了,但是依然记得那一节课上震撼人心的时刻,这是可以触摸到的温度,是语文课所呈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生命温度,也许那一刻,我们震撼、惊喜、兴奋、悲伤、失落、难过……也许就是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亦或一个小小的细节,或者产生的共鸣,都让我们久久回味,难以忘怀。
二、课程观,语文教师的课程观,对新课标理念的准确理解。
正确的语文课程观对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有了课程观,有了语文教师的课程观,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就有了方向。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既要研究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还要研究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的思维、情感、品质、能力等,要彰显语文的母语性”。有了课程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备“这一课”或者“这一单元”“这一学段”,备课就不仅停留在眼前,还可以放眼今后,甚至通盘考虑,从而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相应地做出调整,达到教学有针对性而不是课课一个模式。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学生情况、学段要求进行整合教材,达到教学效益最大化。
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新版课标强调情境、重视情境,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境。“情境”已经成为新版课标的一个新亮点。语文课程性质中说到:“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说明了情境的重要性。比如余老师指导学生在呈贡一中七十周年校庆上自写自编自诵散文诗《一中诵》;每年三月举办《诗三月》活动;寒假作业《趣生活之人间有味》;暑假作业《给老师的一封信》,这些活动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会,这样就把枯燥的需要完成的作业变成可以有内驱力、主动、自愿、有趣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了体会了,锻炼了其综合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同时余老师还挖掘呈贡区特有的具有地域特色以及人文历史资源如冰心默庐、天虚故居、渔浦星灯、碧潭奇鱼、龙山花坞、罗藏秋色等等融入作文训练中,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了写作,作文教学也变得丰富有趣。
语文是一个充满惊喜又富有挑战的学科,但是仅靠课堂教学来提升语文能力作用是有限的,反而把目光囿于教材,视野得不到开阔。语文学科需要培养核心素养,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立足学生本位,增强核心意识,教师要多关注“无用之用”,转变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最终落实有质量的语文教学。“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2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