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丰盈生命明师启迪慧心

分类: 听课评课 |
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名师方睿初中语文工作室
荷季组活动简报
2022年第1期(总第1期)
云南省方睿初中语文工作室
阅读丰盈生命
——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名师方睿初中语文工作室活动第三期
2022年12月7日,虽逢大雪节气,但楚雄城依然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中。蓦然回首,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名师方睿初中语文工作室开班已一个月,在这个温暖明媚的午后,主持人方睿老师邀请到云南省语文特级教师、云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首批“云岭教学名师”周丽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以“生命,在阅读中丰盈——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为主题的线上讲座。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名师方睿初中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学员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首次齐聚,聆听了这场讲座。
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中有四个是关于阅读的,阅读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讲座开头周老师便提出:学习教学的技巧方法不如领悟教育之道重要,所以这次讲座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方向,而非技巧。
阅读的意义
讲座从阅读的意义谈起,周老师出示了六张今年“世界读书日”的宣传插画,画上的宣传语道出了读书的意义——读书可以让你见识“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让我们“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独处的时光,读书让人心胸辽阔,给人冲破困难的力量。周老师总结道:“所以,阅读不是为了应试,考试分数只是阅读的附加值,而不是阅读的目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成长,让我们的生命丰盈起来。”
周老师所说的“我们”,包括语文教师和学生,学习阅读应该从教师自身开始,然后才能教学生阅读。只有当阅读成为老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学生才有可能在老师的影响下让阅读伴随终生。
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语文老师
在学习如何教阅读之前,我们先要清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语文老师。周老师引用徐志摩的话让我们思考:正如康桥给了徐志摩看世界的眼睛、求知欲和自我意识,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带来些什么?
周老师回忆起自己小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何老师,这位老师每天给学生读一段小说《欧阳海之歌》,这本书成为了周老师的文学启蒙读物,正是这种朴素的阅读方式让周老师从此爱上了读长篇小说。接着周老师分享了自己学生写下的文字,这些文字让我们看到,语文老师可以带给学生什么影响——把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刻进学生心里,教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人生,让学生的生命因遇见你而变得异常美好……
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养为目标,周老师说:“素养不是考试成绩,而是一个人的举止、谈吐、审美、生活态度。”从周老师学生的文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优秀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看到他们在周老师的影响下,提高了独立的思考能力、生活中欣赏美的能力,形成了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周老诗意的语言、鲜活的案例给启示我们成为这样的老师,用爱和智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撑篙漫溯,满载星辉而归。
阅读教学教什么
既然语文老师的主要责任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那么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呢?周老师从高中语文的《课标》入手,解读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是一门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密切关联的学科”,在语文课上,“我们能给学生心智上的帮扶,促使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世界有一份思考”。而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基本的阅读能力”包括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洞悉人情事理的能力以及生活的智慧;“审美情趣”即发现美、欣赏美、思考美的能力。
随后周老师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简爱》《岁末共读史铁生》几个课例具体呈现了阅读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无论是《林黛玉进贾府》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还是阅读《简爱》后学生对名著人物和思想所做的独到解读,亦或是《岁末共读史铁生》的群文阅读复习课上紧扣文本特征的设问,都让我们感受到:阅读教学除了教给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人文视野,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有温度、有创造力的思考者。
最后,周老师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希望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永怀一颗赤子之心,不辜负’语文人’三个字,努力教会孩子们品词析字、表情达意,教出语言之感,生命之质,以不负他们最美丽的青春岁月。”
明师启迪慧心
讲座结束后,方睿老师邀请在线聆听的老师们发言交流听后感悟,张笑予老师和晏丽老师作为代表发言。张笑予老师回忆了几次聆听周老师讲座的经历,表示十分认同周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在追求分数而在于丰富生命的观点,尤其对《岁末共读史铁生》的课例印象深刻,认为这样的阅读教学深深地触动了自己。晏丽老师由衷佩服周老师能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保持初心,不敷衍、不懈怠,当老师保有这种浪漫的情怀,生命也就有了张力;此外,晏丽老师对周老师“语文教学应重视方向而非方法”的观点也颇有感触,周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发地思考、探索,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质感,才能让学生的生命丰盈。
方老师最后分享了自己的几点感悟。第一,语文教学教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不是一篇篇文章或者一个个单元;第二,语文是和学生的生命成长相关联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第三,新课标里提出的四个核心素养不是各自独立,也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且相互关联的,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展开;第四,教学中不应教静态的语文知识,要把静态的知识换化成动态的能力培养过程。
周老师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明师’,而不止是‘名师’。”“明师”能打开学生的慧眼,启发学生的慧心,把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待,在教育中让学生感受到“善良、有爱、信任、情谊、敬仰、关怀”这些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在今天的讲座中,周老师告诉我们:能和同行、和学生因语文相遇,我们就是有缘人,而教育正是缘分的纽带。我们既然有缘在语文课堂遇见我们的学生,就该努力让学生的生命因遇见我们、遇见语文而丰富、美丽。阅读作为语文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更对学生的生命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的不是培养他们做阅读理解题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读书中获得读懂身边的人和事、读懂生命中的爱与美的能力。愿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丰盈的同时,学生的生命也因遇见我们这些“导读者”而丰盈。
因为遇见而精彩,让我们共同向前,朝着最美的风景!